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9日 星期日

    千年水码头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雷建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9日 10版)
    水码头旁东寨门

        【文化名片】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百货山积、帆樯如林,唐代中期锦江的水运盛况在杜甫的千古名句中可见一斑。而那些“万里船”从成都出发到达的第一个大码头,就是黄龙溪的水码头。

     

        纵览黄龙溪2000多年的历史,水,始终是古镇的血管、黄龙的命脉。黄龙溪傍水而立,因水而生。水,见证了多少沧桑巨变,又浓缩了多少美丽传说。站在水码头远望,鹿溪河与锦江在这个千年码头汇流,由于鹿溪河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溪水,故“江水浊”;而来自锦江的江水,源于岷江,故“江水清”。褐色的波涛从容地从山间流来,顿时与青江锦水汇合,泾渭分明,有时甚至能形成形似黄龙的图案,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这个曾泊万里船的千年水码头在清末归成都府华阳县管辖。当时这里市井繁荣,府河江面的船只既有船身较大、头宽且平的南河船,又有船身较小、两头削尖的千千船。卖炭的“炭帮”、卖盐的“盐帮”、卖烟的“烟帮”、做柴的“柴帮”和专运竹筛、箩筐等生活用品的“杂货帮”无不在码头云集。“听祖辈讲,那时的码头可热闹啦,晚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真是‘五帮’不夜城。”当地老人的话太具画面感,以至于让人恍惚,是不是等夜色降临之后,码头又会变回那个五光十色、人头攒动的闹市,让人迷失其中,不知归路。

     

        纤夫、船工已经成为江水里遥远的倒影,但如今的水码头依然风采不减。有人说:“有成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虽有夸张成分,但在黄龙溪的水码头边,有阳光、有茶水、有朋友的午后,就一定有麻将声和欢笑声。穿过东寨门,沿着这个千年码头的岸边踱步,浓荫密蔽,茶园栉比。随意找个位置坐下,有朋友相伴则来一壶当地产的茉莉花茶,或支起一桌麻将,一聊就是一下午。这样的氛围下,一个人也不会觉得无聊,捧闲书一本,观两江交汇,哪怕只是闭目养神,听着风拂树梢的窸窣声和掏耳朵、卖糖人的吆喝声也是上等的享受。

     

        无论是诸葛屯兵的历史烟云,还是渔樵人家的水木年华,时代如潮人如水,老码头见证了太多的动人故事,唯有听岸边挺拔的榕树细说了。

     

        (本报记者 李晓东 雷建)(照片由黄龙溪古镇景区管理局提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