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人物志】
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乌镇,小桥流水,乌篷游船,多彩的文化艺术,浓郁的人文历史,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谁是最爱这个小镇的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乌镇是我的故乡,所以我这么热爱乌镇。我希望成功人士都可以关注自己家乡,甚至回自己家乡,把家乡建设好。”在2016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上,陈向宏感慨道。
作为乌镇景区、古北水镇景区的总规划师和总裁,多年以来,陈向宏对古镇始终怀着一份执着的热爱。18年前,陈向宏刚刚回到乌镇时,看到的是一片老旧的房子和杂乱的街道,衰墙乱瓦,断井颓垣。看着这个从小熟悉的小镇已然胜景不再,他不禁心生伤感。
一定要恢复乌镇昔日的风采。为了这个决定,他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努力筹措资金,拆除不和谐的建筑,按照小镇原本的样貌规划建设。十几年来,他遭遇过困难,承受过非议,但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最终让一个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重新焕发生机。
在陈向宏手中,乌镇完成了从最初的观光旅游小镇,到度假小镇、文化小镇的转型升级。在此之后,离乌镇不远的濮院古镇、北京的古北水镇等更多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古北水镇虽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但我们也时刻注意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比如它紧邻的司马台长城就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古北水镇的每一步建设都要小心翼翼,要考虑如何不影响和破坏它,如何更好地彰显长城的雄伟和沧桑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向宏谈起了他在古镇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经验。
在陈向宏看来,作为旅游产业的集聚区,如何体现各自的文化个性是所有古镇开发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乌镇,连续多年举办的戏剧节、当代艺术展已颇具盛名;在古北水镇,有长城剧场的演出,有表演训练营和交响乐,有老北京的小吃文化,也有将京郊民俗提炼后以手工作坊、互动参与的形式的呈现。“因为真正打动人和吸引人的还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陈向宏说。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有时,陈向宏是个独具匠心的企业家,常常亲自拿着画笔,一笔一笔地画着古镇的图纸,从轮廓到细节,精雕细琢;有时,他更像一个文艺青年,曾因木心先生一篇感怀乌镇的文章,将他从遥远的大洋彼岸请回故乡,成为挚友,也曾在每个具有历史积淀的小镇留下他的脚步,精心地保护着那里的文化。
现在,他更是一个心怀高远的规划者。在浙江桐乡,他们努力将濮院古镇打造成为时尚产业小镇;在嘉兴盐官古镇,历史悠久的盐官文化和观潮文化独具特色和发展潜力;而近期投入最多精力的是贵州乌江村项目,他希望通过贫困村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带动这个村和周边村的发展,“仅仅做旅游目的地是不够的,只有将产业和文化结合,才能彰显小镇的价值。相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小镇生活会成为吸引游客、吸引资本、产业集聚的新平台”。
常常有人和他探讨历史文化小镇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在他眼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不应把臆想的、传说的、毫无历史遗存的典故等试图重建,而应把视角放在保护和体现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上,反映真实的老百姓生活形态。
“商业化本身是没有错的,很多小镇就是因为商业的集聚产生的。过去的商业形态适合了手工业、农业时代人们的所需,但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在改变,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做让人不讨厌的商业。”他说,乌镇街区卖什么,以什么方式什么价格卖,都经过了详细的研究,没有出现重品。
“每一次开发保护,都应该怀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责任在于挖掘它,保护它,发扬光大它。”陈向宏说。
陈向宏,1963年出生于浙江桐乡,现任乌镇景区、古北水镇(北京)景区总规划师、设计师及总裁。1999年,陈向宏回到故乡主持乌镇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工作,使乌镇从一个日趋衰落的江南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大批古建筑得到了保护修缮。2010年,陈向宏率团队奔赴北京密云开发建设古北水镇景区,开业两年来运行良好。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