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矛盾思维、系统思维与和谐思维

    作者:谢守成 程仕波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7日 1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提出了众多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战略,形成了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主题的论述,我们可以感知其文化思想的逻辑进路,其文化思想体系中蕴藏着生动的辩证思维,主要包含矛盾思维、系统思维与和谐思维三层意蕴,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于文化发展过程中。

     

    矛盾思维是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与实践的起点,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把准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切中文化发展的矛盾,善于分析解决文化发展矛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思想起点与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这在其文化思想体系中得到生动的诠释与鲜活的体现。

     

        文化发展关涉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善于抓住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置身于当前文化发展的现实境遇,实事求是地对待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真实生动地呈现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图景与真实样貌。当前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耦合不紧,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发展与精神文化发展的步调失衡,三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锋过程中中国话语权的失位失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适应当前国情党情世情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突出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质而言之,立足现实文化发展矛盾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现实依据。

     

    系统思维是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思维中介

     

        系统思维是唯物辩证法中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有序性与等级性等特点,而整体性是其核心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体系深刻体现着系统思维,其中既有关乎文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有序协同,又有关涉文化系统与经济、政治、社会等系统的有效衔接与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发展视为一个大系统,将文化发展置于这个大系统中来给予定位与进行顶层设计,推动文化、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同向同力、协调互动与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绘制文化发展战略蓝图时,在对文化发展“排兵布阵”中充分运用了系统思维,运用它作为沟通文化发展期望与文化现实的中介与桥梁。文化发展犹如弹奏一首钢琴曲,需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讲究指头与指头之间的配合、默契与有序参与,“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如在谈及文化资源的借鉴吸收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穿古今,融通中外,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延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论及文化发展战略的路径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文化发展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与源,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为关键点,以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目的。上述这些文化思想内容中的要素与要素之间分层清晰、界限明确、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序性,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衔接有序的文化发展系统。

     

    和谐思维是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价值依归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喜爱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与生活场景,并形成了一种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以促进与实现和谐为目的的和合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化思想体系中继承与发扬了和合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种和谐文化理念。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充分彰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其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其深层意蕴来讲,中国梦的要义之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国家和谐、民族和谐、个人和谐,以及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互动和谐与整体和谐状态。

     

        再次,个人内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强调道德文化对协调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中指出:“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最后,国际和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延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天下大同等和谐思维与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今国际形势而预判未来文化发展、国际发展动向的智慧彰显。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见,和谐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体系的价值遵循与依归。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D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