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请一次客到请两次客,从家常炒菜到鸡鸭鱼肉,前些年在河北省武强县的农村,婚丧嫁娶讲排场、讲档次的风气愈演愈烈。面对这一情况,武强县文明办主动引导农村设立红白理事会,统一村里的红白事标准,建立“移动大锅台”,降低村民办事成本,避免了相互攀比,有效遏制了不良之风。
“过去互相攀比,酒要七八十块钱一瓶,烟也要十几到二十多元一盒,这一桌400多块钱,好多经济条件不好的村民为了面子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拉饥荒办事。不仅风气越来越坏,也给办事的家庭埋下不安定因素。”武强县豆村乡大刘庄村支部书记乔明月介绍。针对这一情况,大刘庄村在2016年成立了“移动大锅台”,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购置了炊具餐具,并由村民组成了厨师队伍,谁家有事就在谁家支起炉灶,免费为村民办红白事提供服务。而且规定红白事全村统一标准,每桌8个菜,以时令蔬菜为主,酒的价格定在一瓶25元以下,烟一盒10元以下。
近日,使用村里“移动大锅台”给儿子办过喜事的村民杨连军告诉记者,他家这次办喜宴,由于用上了“移动大锅台”,这一次婚宴要比原来节省六七千块钱。不仅如此,有了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操持,婚礼办得既不丢面子又省钱省心。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大刘庄村就用“移动大锅台”办了十来场事,村民都十分满意。
“饭菜档次有上限,厨具厨师免费用,现在办一次事,往往能比以前省下一多半的费用。但制度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村民并不理解,都觉得用‘移动大锅台’丢人丢面子。”乔明月说。为转变村里群众的观念,大刘庄村党支部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使用“移动大锅台”,村里群众看着确实既省钱又不丢面子,慢慢地,“移动大锅台”在村里逐渐“流行”起来,村里的攀比之风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2016年以来,武强县采取单位帮扶一点、村里集一点的办法,在全县开展起了“移动大锅台”创建活动。目前,该县已建起“移动大锅台”30多个,每年可为农民节约红白事费用1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