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工程

    ——专家谈如何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作者:本报记者 刘江伟 靳晓燕 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05版)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怎么看怎么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精神血脉。教育是此精神血脉得以延续的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既有培育人才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日前,记者对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共同探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路径。

     

    “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和希望在孩子”

     

        记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对于促进我国中医药文化振兴发展有何意义?

     

        王国强:“蒙以养正”,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和希望在孩子。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医药文化具有丰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其强调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核心哲学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抓手和路径。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精粹的责任和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挥其在儿童潜能开发、人格培养、道德塑造等方面潜在的巨大作用,有助于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国民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刘彭芝: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道与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在这里,有古代仁人志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伟人生观,也有绵延五千年的“天人相应”的深邃哲学智慧。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明的殿堂,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医药文化,学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健康成长,与天地共和,与四时同序;学会在身心的和谐中健康成长,以心理和情志统帅身体四肢,以养生来强体;学会在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健康成长,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中正、中庸、中和。让中小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运用中医药,这既是培养孩子们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工程和长远之策。

     

    “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未来的小郎中”

     

        记者:对于推进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社会已经达成共识,但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校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中医药文化精髓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王国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要积极开阔思路,采取不同的路径,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技能,培养健康学习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编写适合青少年的中医药读本、中医药动漫等,也可以依托各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如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国医堂、中医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种形式加强互动与体验,让青少年深入到实践中汲取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未来的小郎中,而是要让这门国粹赢得广泛的受众基础,同时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高祖国下一代的身心素质,使学生们一生受益。

     

        刘彭芝:中医药学是一门大学问,非常深奥、专业,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在教学内容遴选、教学方式实施上等应慎重。经过亲身体验和反复调研,我认为可从普及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切入。中医养生保健手法体现了中医药学的精华,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于每一个人,既可保健强身,也可防病治病。通过中医推拿手法的科学普及,让中小学生认识中国古老的推拿术,了解人体的一些常用穴位,以及如何应用简单的推拿操作方法来预防和解除诸如头痛、感冒等常见不适。在帮助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学校里为同学服务,增进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在家里为长辈保健,尽小辈的一份孝心,加深与家人的感情。

     

    少些过于高深的知识传授,多些文化诠释和科学普及

     

        记者: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

     

        王国强:首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属于一项开创性工作,在工作伊始就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各阶段儿童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需求,开展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的规划、教材编制、教学模式研究等工作,构建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阶段的课程体系。在工作推进中注重师资培训、强调辨材施教、重视课程设计,既要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载体作用,要统筹调动多部门、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其次,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少一些过于高深的知识传授,多一些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比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以兴趣吸引为主,通过设定不同健康教育主题,讲授中医药文化科普故事。在小学阶段,建议以接触体验为主,通过种植中草药、学习眼保健操等中医按摩方法和参与校本课程讲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养成观察意识,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通过中医药文化专题讲座、研究性课程和社团实践,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扩展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

     

        刘彭芝:首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批中医药专家潜心研究,编写一套适合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学段特点、简单易懂的中医药文化教材。其次,政府支持中小学校、幼儿园与中医药大学、综合性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等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中医专家与学校教师形成工作团队,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培养一批精通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教师。最后,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尝试以校本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课程。

     

        (本报记者 刘江伟 靳晓燕 刘博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