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5日电(记者柴如瑾)教育部15日发布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比2013年减少了17%,城区大班额得到控制;2016年约160万人次教师参加了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农村教师素质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城镇挤”和“乡村弱”问题得到缓解。
《报告》披露,2014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78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300多亿元,推动薄弱学校改造的整体功能提升。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3亿平方米,学生自带桌椅、D级危房上课等现象在绝大部分地区已消除。同时,各地抓住信息化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目前我国中小学宽带接入比例达到87%,有82%的中小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报告》指出,目前一些地区大班额问题仍然突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约40多万个,占总班数的约14%,其中四分之三的大班额集中在中西部县镇,一些地区大班额比例超过20%。预计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报告》同时指出,一些地区的全面改薄工作还存在足额落实工程资金压力大、项目建设进展较慢、工程规划不完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和困难。比如近半数省份未制定或没有落实教育工程建设项目税费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