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安徽天长:分级诊疗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5日 01版)

        2月9日一大早,春雪过后的江淮大地寒风呼啸。在安徽天长人民医院的远程诊疗室里,一个下联乡镇卫生院、上联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三方会诊”正在进行:插片、判读、询问……不一会儿,一个疑难病例的“三甲级”处理方案便形成了,剩下的是乡镇医护人员的临床处理。

     

        “我们的分级诊疗,已经形成了首诊在基层、治疗在市内,康复回基层的良性循环。”天长市委书记金维加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天长医改,已经让患者就近看病、看好病成为现实。

     

        “医共体”:

    让患者能就近治病

     

        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是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4年前,天长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4个示范县之一,开始推行以“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看病很方便”为目标的医革,当时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就是“在就近的医院要能够治好病”。

     

        “在家不仅照顾方便,而且这里有专家指导,报销比例也高。”患者赵先生平时在杭州打工,春节在老家的新街镇卫生院做了疝气手术——天长市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民营天康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与36家基层医疗机构结对,组成3个医疗服务共同体,串联起14个乡镇卫生院、163个卫生室以及2个社区服务中心,编织起覆盖全市的医疗网络。为了让“医共体”真正成为利益、发展、责任共同体,天长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与新农合基金“打捆”,由“医共体”统筹管理,按比例分配;由牵头医院带动“医共体”成员单位协同发展。

     

        “把‘强医’放在首要位置,是天长医改成功的关键。”市人民医院院长许长松介绍,市里不仅逐年提高对医护人员财政补贴的额度,加大对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添置医疗设备的扶持力度,而且通过明确医院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与编制备案制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催生“强医”内在动力。通过加强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添置设施设备,天长市级医院可治疗病种2254种,比医改前增加357种;而乡镇卫生院可治疗的病种从以前的50种,提高到90种。

     

        “预付制”:

    让医院专心治好病

     

        药品加价、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在不少人的传统印象里,到医院看病要花一些“冤枉”钱。而事实上,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已经造成人才流失且引进不足的困境。因此,天长医改从顶层设计上,就着力构建政府与医院、医院与医护人员间科学的运行机制。

     

        “我们对医共体实行按人头预付,新农合基金在天长不是医院的收入,而变成了医院的成本。”副市长周巧玲介绍,为了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市里把基金按人头预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管理,年底结算,超支自己承担,结余县乡村按比例分配。就是这样一个制度的改变,把昔日的“唐僧肉”变成了“双刃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降低外转患者数,尽最大努力减少居民患病。

     

        不仅如此,天长还统一政府办医决策权,切实履行公立医院重大项目实施、院长选聘、绩效考核职责;充分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坚决下放自主经营权力。同时,在破除以药补医基础上,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一直高达15%以上。医改后,两家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分别达到税后35万元、37万元,医护人员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医改的受益者与坚定支持者。

     

        “双处方”:

    让重点转向求健康

     

        徐文斌是天长市汊涧镇汊北村的5名村医之一。已经从医40多年的他,不仅平时要在卫生室坐诊,还要负责和平自然村的公共卫生工作,成为乡亲们的签约家庭医生。在天长市,已经有13.8万村民通过签约服务,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享受每两月上门随访1次、每年免费体检1次、适合免费服药人群优先使用免费治疗药物等服务。

     

        “最大变化,就是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辅仁,长期担任医院院长和卫计部门负责人,对医改的感受更深刻。他介绍,过去患者外流,医保基金常常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通过分级诊疗,患者、医院、医护人员都得到切实的好处。进入良性循环之后,卫生发展理念得到优化,一个由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构成的健康管理网络,已经在天长形成。对就诊患者开具用药和个性化保健处方的“双处方”制度,已经覆盖了276个病种。

     

        刚刚过去的2016年,医改实施后的天长,域内就诊率高达92.4%,“医共体”内上转病人3319人次、下转8037人次,医保报销补偿比例达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而第三方调查显示,群众与医务人员的医改满意度均在93%以上。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