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学人小传:茅以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16版)
    茅以升(摄于20世纪50年代)
    武汉长江大桥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考取清华学堂官费留学,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硕士、卡内基理工学院首位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结构之次应力》(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在科学上的创见,被称之“茅氏定律”,获得康奈尔斐蒂士研究奖章。

        1933年至1937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茅以升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并经历了建桥、炸桥和复桥的过程,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为此,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奖章,中央研究院选举他为院士。20世纪50年代,他担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茅以升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个人会员。1982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首位中国籍院士、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茅以升历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院长、教授。他主张教育改革,加速培育新一代建设专门人才,提出了工科大学理论联系实践,“先习而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等一系列论述。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他曾率领科技代表团访问东欧、西欧以及美、日等14个国家或地区,加强了国际科技的交流。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5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他还为中国科学普及事业乃至科技馆、科技报刊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正如周培源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的:“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