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谢菲尔德

    澳大利亚的“露天艺术馆”

    作者:本报记者 李佳彬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08版)

        许多到过澳大利亚旅游的人,都会对那里的小镇留下深刻印象。尽管不如英国格林尼治那样世界闻名,也不像瑞士达沃斯那样名流云集,但澳洲小镇大都很好地保留了迷人的风景、漂亮的建筑和淳朴的民风,令人在远离都市喧嚣之时体会到一份内心的宁静。

     

        从塔斯马尼亚州第二大城市朗塞斯顿出发,向西驱车约1个多小时,便可抵达小镇谢菲尔德。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500人的小镇,自十九世纪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当地人也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

     

        然而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传统农牧业的不景气,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急剧下滑。1985年,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全镇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开会,决定成立旅游协会,依靠发展旅游业来拉动当地的经济。有人建议,可以效仿加拿大彻马努斯小镇的方法。彻马努斯小镇此前也遭遇到了类似的经济停滞困局,但当地居民通过在户外院墙作画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之后还举办壁画节,名气越来越大。受到彻马努斯小镇成功经验的启发,谢菲尔德的居民也跃跃欲试地想要尝试一下。

     

        1986年12月,由画家约翰·兰迪斯创作的第一幅壁画诞生了。从此之后,壁画逐渐成为谢菲尔德的代名词,小镇的发展也完全可以用“一发而不可收”来形容。进入二十一世纪伊始,小镇百姓再次齐聚一堂。大伙为当年的“英明决定”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希望能利用好“壁画镇”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当地的旅游资源。于是,自2003年起谢菲尔德人每年都会举办一届自己的“国际壁画节”,并逐步发展成为整个塔斯马尼亚州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每年四月当壁画节举办之际,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小镇,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组委会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壁画的主题,来自全球各地的9名艺术家据此来予以创作,最终由资深评委进行评比,获胜者可得到5000澳元(约合2.6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据当地组织者介绍,举办前几届壁画节时,主办方还需要到不同国家去邀请艺术家们前来参加,但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都主动报名,这也使得组委会不得不事先通过“海选”的方式选拔出9名最优秀的画师来参加当年的壁画节。

     

        除了专家之外,普通游客也是这些壁画的重要评委。壁画节结束后,所创作的9幅作品将会被保留一整年。在此期间,每一位来谢菲尔德的游客都可以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壁画投票。到下一届壁画节开幕时,上一年得票最多的画师将会得到1000澳元的“最佳人气奖”,而参与投票的游客也将会通过抽奖的方式获得丰厚的礼品。这样的互动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认识了谢菲尔德。

     

        如今,这个1000多人口的小镇每年会吸引十几万游客从五洲四海慕名前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小镇真正的名字,但都想一睹“壁画镇”的风采。据统计,谢菲尔德的壁画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镇上几乎每一面外墙上都有壁画,置身其中宛如到了一座“露天艺术馆”。这些作品主要讲述小镇的历史和一些同谢菲尔德有渊源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包括了自然风光、农业生产等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人物有时也会出现在壁画之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种植业的回暖,不少游客在欣赏壁画的同时,还会选购当地出产的鲜花、薰衣草、蜂蜜和新鲜果蔬产品,也有人把老房子改造成咖啡馆或是家庭旅馆。30多年过去了,即便是当年最乐观的人也难以想象小镇今天的成功。

     

        (本报堪培拉2月10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