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科技,为文化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陈晨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1日 12版)

        【创意港】

     

        刚刚过去的春节,说起热门的文化消费,观影无疑是不可绕过的选项。和许多消费者一样,笔者也为春节档电影市场票房贡献了自己的钱包。每到观影热季,笔者走进电影院在自助机前取票时,都忍不住感慨科技带来的便捷——不再需要早早地去影院售票窗口前排队,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却发现中意的场次和位置已经没了的尴尬场景也不会再上演。如今,通过各种购票APP,人们可以在热门的观影节点提前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更游刃有余地安排时间。这,是科技为文化创造的一种可能。

     

        谈到“文化+科技”的另一种可能,笔者又想到了近两年很“潮”很时尚的故宫博物院。去年年底,VR互动、在线直播在故宫轮番上演,此前,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APP也着实惊艳。在抑扬顿挫的旁白声中,手机画面里上演着孤月下衣香鬓影的豪门夜宴。高清的美图、翔实的解读、古乐南音的唯美演绎,让故宫的藏品活色生香起来。更早之前,故宫发布的《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等APP也圈粉无数。“文化+科技”让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故宫成为新“网红”。

     

        “接地气”如购买一张普通的电影票,“高大上”如欣赏一幅珍贵的藏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逐渐消除与文化之间的隔阂,以融合的姿态渗入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各个领域。

     

        在新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与竞争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我国“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要加些什么,自然少不了科技的支撑。借助科技手段,静态单一的文化内容以动态立体的效果呈现,老旧缓慢的传播手段以快捷方便的方式展现……新业态、新模式、新表达,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承保护等对科技的依赖感越来越强。从这种角度看,科技犹如一双翅膀,为文化发展带来腾飞的力量;犹如一根杠杆,成为撬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当然,在肯定科技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科技”产生的种种可能都离不开文化的内核。不管是翅膀还是杠杆,科技只是手段,人们最终获取的内容还是文化。做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倾听和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挖掘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和产出大众喜爱的文化精品,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补齐内容生产短板。唯此,科技才能为文化创造更多可能,才能在与文化共舞的发展之路上谱出更多精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