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春走基层”,我的采访对象郭宝是一位制作皮影的手艺人。他生长在河北省迁安市农村,从小喜欢画画,2001年拜师学做皮影,现在是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艺人的淳朴和乐观让采访过程始终温暖。
皮影戏兴盛在清末,那时候不同等级的班社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表演,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拥有大量的喜好者。它是植根于泥土的民间艺术,今天已经难以恢复鼎盛时期的繁荣。
“手艺人的技艺和行业的兴衰也决定着自己的生计。我认识的一个台湾朋友是做纸人的民间艺人,为了生计,去了国外发展。”郭宝说,自己艰难的时候,想买一套皮影资料书,450元的现金,母亲只能拿出400块,找邻居借了50块才买到手。如今,继承了师傅的皮影制作知识框架之后,通过书籍、网络扩充学识,郭宝所见到和收集的资料已经超越了师傅传授的知识。经历过苦难和坚持,得到成功的滋味分外甜蜜。
前些年,美国一家博物馆收藏的皮影有破损,几经辗转被送到郭宝手里修复。他当时并不知道那几件作品从何而来,只是尽心修复,然后还给了委托人。后来听外国人说,中国的皮影里有密码,想要破译。郭宝想:“同样是装饰的三道纹,你们哪知道那意思的差别?”
一个角色的造型图案可能来自更古老时代的图腾,或者是某个事物的象征。“三道纹”代表什么,也许通过学术研究,真的能破译出来。但我想,破译出的内容还不是最终的答案。
皮影戏和这片土地上曾经和正在繁茂生长的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为更高成就的艺术提供素材和养分,共同孕育了《兰亭序》《高山流水》《千里江山图》的潇洒、玄妙、恢宏,也孕育了“汉”的壮阔,“唐”的华丽,“宋”的精炼。于是我们拥有“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它们融合,碰撞,共同形成了流传千年,今天仍然繁荣昌盛的文明密码。我们有责任把它们的实物、表演形态用现代的技术整理并留存。
今天我们继承和发展的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我们应该一点一滴地关怀每一个文化主干和分支中真实的面孔,希望他们不用再为买一本书去借钱,不要因为生计而背井离乡。他们的灵魂鲜活温暖,连接着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
(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