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4日 星期六

    “狼来了”,不免引人忧虑,但有时,人们有必要对“引狼入室”的含义作一番新的思考——

    “引狼入室”的生态学新解

    作者:刘国信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4日 09版)
    野狼繁殖率的不断上升被看作环境良性改变的结果。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狗是人们喜爱的宠物,而狼却令人憎恶和害怕。中国古代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长期以来,作为人类和牲畜的共同敌人,人们一直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以致目前在世界很多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植被遭到过度消耗,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为何要“引狼入室”

     

        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旁边,有一个开巴普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鹿。虽然这里水草肥美,但野鹿的数量总是在4000来只上下,草长得再好,鹿也增加不多。为什么呢?人们发现,草原上生活着鹿的天敌——狼和山狮,因此鹿的数量无法增加。

     

        从1907年开始,人们开始了消灭狼和山狮的大战。经过多年,狼和山狮踪影全无,于是野鹿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到了1924年,野鹿的数量竟然达到10万只。谁知,在随后的两个冬季里,野鹿又急剧减少,因为鹿太多了,草不够吃,有6万只鹿被活活饿死。此后,鹿的数量继续减少,到20世纪40年代,只剩下1万只左右。这时,人们又惊奇地发现:鹿虽然少了,草仍然不够吃,因为20年代鹿的爆炸性增长给草原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破坏,不少地方长不出草来。后来过了很多年,这片草原依然没能恢复元气。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鹿吃草,狼吃鹿;狼死了以后,经过微生物分解,它的尸体又变成肥料被草吸收……如此往复循环,构成了自然界的食物链。以前,草原上长多少草,这些草能养活多少鹿,这些鹿又养活多少狼,都有一定的自然范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但是,当狼被人为消灭后,这些平衡被打破了,整个草原发生了紊乱甚至毁灭性的变化。

     

        生物学家指出,如果有适量的狼群在此定居,既可以保持鹿的数量,也有利于让包括植物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平衡。但是,当时政府有关部门的“引狼入室”计划却遭到畜牧业主的强烈反对。经过诉讼,法院最后作出同意引进的判决,这才使计划得以实施。同时,环境保护组织也设立了一项10万美元的基金,以补偿可能由狼群给畜牧业主造成的损失。此后,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以及缅因州也相继制定了类似计划。

     

    “引狼入室”在行动

     

        “引狼入室”的意思本来是指将灾祸带入自己家中,是不可以为之的行为。然而现在,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有不少国家正在实施“引狼入室”行动计划。

     

        在美国洛基山脉北部,时隔多年,又传来阵阵狼嚎。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内务部野生动物保护局为恢复已在此灭绝的狼群,不惜耗费巨资从加拿大“引狼入室”。目前在美国西部,随着从加拿大迁徙到蒙大拿州北部的狼群数量逐渐增加,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灭绝后,灰狼又重新回归,并在严密的保护措施下迅速繁衍。

     

        在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被圈养在铁笼内的灰狼也重新回归到大自然。作为恢复动物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局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曾经,随着北美大陆经济区的不断开拓发展,狼群被四处驱赶,数量急剧减少。由于狼群消失,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麋鹿、驼鹿等大型鹿群也曾在黄石国家公园成倍增加,导致植被过快消耗。

     

        在欧洲,保护狼群的运动也方兴未艾。为吸引更多的野狼前来定居,德国东部与波兰接壤的勃莱登堡州也制定了一个“引进野狼”计划。该计划除了规定严禁捕猎并努力创造一个让野狼“流连忘返”的自然环境外,还专门为牧场上的羊群安装了电子篱笆,以防止野狼对牲畜可能的侵犯。此外,对野狼可能造成的物质损害,政府还向当地居民作出赔偿的承诺。

     

        为保护狼群,西班牙和瑞典政府也明文规定,将对因受到狼群袭击而造成家畜损失的农民发放补偿金。波兰则严格控制狩猎活动,并计划加强对狼群繁殖情况的研究。英国也开始从欧洲大陆引进狼群……

     

        在中国,随着近年来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加大,自然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野生物种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某些已经有几十年不见狼踪的地方再次出现了野狼。据专家考察,野狼繁殖率的不断上升正是环境良性改变的结果。

     

        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有各自的地位,起着一定的作用,谁也不能代替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也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稳定,最终还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毕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物种,人类也在生态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刘国信)

     

        【评论】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美国环境保护主义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收录的随笔《像山那样思考》里,这样回忆年轻时的想法。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利奥波德开始反思自己的短视。因为,他亲眼看见那些失去了狼的大山里,“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鹿群由于数量太多反而饿殍遍野,而那些牧牛人并不懂得调整牛群的数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在利奥波德看来,大自然的每一次惩罚都历历在目。

     

        狼之于鹿,正如鹿之于大山。作为当地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狼的直接作用,在于捕食鹿群以及其他食草动物;间接作用,在于通过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对其啃食山间植被的程度施加影响,从而让整个自然生态保持平衡——这正是狼的生态价值。而在大自然中,任何物种都有这样的生态价值,都具备左右生态平衡的能力。

     

        很久以前,人类将狼等野生动物视为影响自身生存的直接竞争对手。这样的认识,在物质生产并不发达的过去,直观且可以理解。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具备了主宰其他生物之命运的能力,若延续旧时思维,力图将其他野生动物赶尽杀绝,则生态危矣,人类危矣。“引狼入室”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由利奥波德的后继者发起,并最终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从“赶尽杀绝”到“引狼入室”,人们花了几十年时间去发现、反思、论证、执行;其间有争斗,也有妥协。尽管过程曲折,但幸运的是,通过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水平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如此说来,引来的,不仅仅是狼,更有对自然生态平衡观念的更多认同与践行。(徐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