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一唱天下白。
翻开老黄历里的记忆,大年不是雄浑的子夜钟声迎来的,新春不是欢快的爆竹烟花迎来的,而是雄鸡高亢的啼鸣迎来的。雄鸡一声声高唱,一天天高唱,唱出了草木葳蕤、百花竞放春光。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鸡,谐音为吉。大年刚过,立春即至,人勤春早,花木向阳。祝愿诸君吉星高照,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五德之禽
1.国人的忠友
鸡能忝列12生肖,要追溯到人猿相揖别的远古时期。鸡被驯化,成为世人的美食,有人说是4000年前,有人说是7000年前,还有人说最少不晚于3000年前。说不晚于3000年前的证据确凿,甲骨文里已经出现了鸡字。
在尧都平阳,即今日山西临汾一带,早就流传着帝尧与重明鸟的佳话。而帝尧所处的时段,大致在4500年左右。这重明鸟可不是一般的飞禽,能够搏杀猛兽,捕捉虫豸,是看家护院的难得卫士。帝尧观测天象,钦定历法,指导耕种,使众生丰衣足食,使部族夯土筑墙,围城立国。天下万国无不感恩戴德,秖支国便将捕捉到的一只重明鸟进献给他,让这珍禽随身护卫。帝尧感念他们的好意,却没有留在宫苑,而是放逐民间,让重明鸟为广众除害。中国古代传说里,就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传说里的大公鸡能够搏杀猛兽,虽然有些夸大,但是捕捉虫豸,确实不假。往昔,威胁先祖生存的不仅有豺狼虎豹之类的猛兽,还有蝎子蜈蚣之类的五毒。猛兽在明处,人们易躲易防;五毒在暗处,人们难躲难防,且常常会钻进洞窟,偷袭栖身的先人。至今,尧都乡下新婚入洞房,新郎必须先于新娘进屋,紧贴墙根踩四角。这是为何?原来是要新郎驱逐五毒,才能让新娘进屋。从这古老的风俗可以推断出,以五毒为食的大公鸡早就是先祖的得力助手,早就是人类须臾难离的忠诚挚友。
这个故事不只耳闻于传说,还可目睹于古籍。晋人王嘉在《拾遗记》里写道:“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可见,民间或在屋里张贴年画大公鸡,或在窗户张贴剪纸大公鸡,以鸡王镇宅,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2.爱美之心:从山鸡到凤凰
小学课本上有只“美丽的公鸡”,自以为“要比漂亮我第一”,到处显摆比试。找到啄木鸟比美,啄木鸟不比,忙着给树木治病;找到蜜蜂比美,蜜蜂不比,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找到青蛙比美,青蛙不比,忙着为禾苗捉害虫。公鸡很伤心,找到老马伯伯问这是咋回事?老马伯伯告诉公鸡:“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公鸡改过自新,不再与别个比美,而是每日打鸣催促人们早起。这里的公鸡爱美,却是童话,不足为信。
可以相信的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件事。曹操得到一只漂亮的山鸡,早就听说山鸡会跳舞,便想亲眼看看。然而,山鸡不跳,不论谁逗引都无动于衷。曹操大失所望,以为山鸡跳舞定是讹传。可是有人一出招,山鸡不仅翩翩起舞,还跳个不止,令曹操大饱眼福。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公子仓舒。他使用的办法也不复杂,搬来一面大镜子置之山鸡面前,山鸡看见了自己的美丽形影,忍不住忽闪双翅,跃动舞步,时而高飞,时而伏地,时而疾走,时而环转,看得人眼花缭乱。一面镜子为何能让矜持的山鸡起舞弄清影?刘敬叔在《异苑》卷三里写道:“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看来仓舒懂得山鸡临水起舞的常识,借镜代水,诱导了山鸡。仓舒何人也?就是曾经以称象闻名的曹冲。
曹冲借助公鸡再一次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我们则借助曹冲的聪明懂得了:爱美之心鸡也有之。当然,鸡的美丽不是自我刻意为之,而是造物主对这个群体的独特钟爱。这个钟爱被精明的先贤发现了,放大了,于是中华民族出现了一个美貌而又灵异的瑞禽——凤凰。凤凰是祥瑞的象征,是和乐的化身,寄寓着众生的美好愿望。可是,有谁见过凤凰?没有。凤凰是民众心灵滋养出来的珍禽。《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毫无疑问,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遐思出来的瑞鸟。那么,“五采而文”又是何意?其文继续写道:“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德、义、礼、仁、信,多样美德齐备,这哪是对凤凰的评价,分明是对人格的状写,是先祖把高尚品德寄托于凤凰了。
这绝不是主观推测。童年时的乡村院落,最生动的就是一群鸡。一个华贵万状的公鸡在前面引领,后面追随着一群母鸡。公鸡昂首阔步,时不时转动脖颈环顾四周,犹如一位高瞻远瞩的将军。若是发现地上有可食的谷粟,自个不啄,连忙呼叫母鸡来吃,仁也;若是有猫狗来犯,公鸡挺身而出扑向前去搏击,义也;若是黄昏归窝,公鸡绝不占先,让母鸡依次进入,甘愿断后,礼也;时近拂晓,准时啼鸣,从不偷懒,从不有误,信也;集仁、义、礼、信为一体,德也。因而,古人称鸡为“五德之禽”名副其实。不过,对五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韩诗外传》的解释是,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说穿了,是大公鸡启发了世人的想象和灵感,中华民族才有了这光彩照人的凤凰。凤凰,是大公鸡外形美和内在美集合出的理想化身。
3.母鸡的爱
老舍先生笔下有母鸡的光辉形象。他写道:
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动得老舍先生禁不住把伟大、英雄的赞美词奉送给母鸡。我完全赞成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礼赞,而且还要加上两点。实际上母鸡早在孵化雏鸡时,就已把全部心思投放进去。乡下人将这称为牢窝,只要把鸡蛋放好,母鸡就俯卧上去,分秒不动,整天整天不吃不喝。即使有人把它抱出来,匆忙吃几口食,喝几口水,便赶紧返回窝中。牢窝,真是如坐牢一样守在窝里。辛劳三七二十一天,终于孵出一窝活泼可爱的小鸡,这是第一点。再一点是母鸡带够小鸡四十天,就要它自己觅食,绝不包办代替。哪个雏鸡若要还赖在身边不走,母鸡绝不客气,板着面孔,忽闪双翅非把它赶走不可。这样一来,小鸡早早就会自行找食,就会单身独立,不再依靠母亲过日子。
缘此我才以为,母鸡的爱是天下最清醒的爱,最理智的爱。该呵护时,呵护得全心全意;该分离时,分离得果断决绝。母鸡似乎懂得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由母鸡的做派,比较中国式的父母,称职的能有多少。要么力图清闲,撒手不管,请个保姆代劳;要么大包大揽,包办了儿女的一应事宜。明明孩子已该锻炼自己,父母还包揽吃饭洗衣,用满腔心血培养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讨债鬼。明明是自己溺爱过度,爱得没给孩子留下自立成长的余地,还要抱怨儿女没出息。比照母鸡,审视父母,如果有人发起“寻找最称职的母爱”投票活动,我这一票准定投给母鸡。
成语中的“鸡”
1.闻鸡起舞
鸡一走进先祖的聚落,众生很快拓展了鸡的服务领域,母鸡下的蛋,成为饭碗里香喷喷的美食。公鸡那嘹亮的鸣叫,则是催促众生起床的号令。远的不谈,直到改革开放前,乡下农家很少有买得起钟表的,都是听鸡叫判断天色是否快亮。我上小学时天天如此,尤其是冬日,天亮得晚,唯恐迟到,便躺在被窝里静听鸡叫。我和同学们都是听见鸡叫赶紧起床,背着小书包朝学校跑去,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日子。
可惜,这盎然诗意没有化解我辈的平庸。我辜负了公鸡的诗意,有人却拓展了公鸡的诗意,不仅用那诗意滋养自己,也将公鸡带进史书,带进成语,这就有了耳熟能详的故事: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二人生于西晋乱世,曾在司州担任主簿。主簿不过是个主管文书的小吏。小吏不见得志小,两人一起共事,一起读书,每逢谈起国家大事,都想改变乱象,救民水火。要改变乱象,救民水火,必须有超群的本领。本领不会自天而降,只能靠苦练得到。他俩同室而眠,天色未亮,公鸡打鸣,即被惊醒。祖逖说,“此非恶声”,赶紧起床练剑。自此,鸡叫声如同起床号,他们闻鸡练剑,从不间断,练得武艺高强,成为一代名将。《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和刘琨的事迹。
公元308年,刘渊反叛西晋,起兵作乱。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那时的并州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他一到任立即安抚流民,发展生产,进而组织兵力,加强防御。刘渊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唯有并州坚如磐石,无法攻取。刘琨一守就是十年。
至于祖逖更是名声显赫,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当上皇帝,史称东晋。祖逖上奏司马睿要率兵北伐,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祖逖雄心勃勃,皇帝却退缩畏葸,干脆使个虚招,表面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却只拨给千人的粮饷和布匹。兵无粮自散,这岂不是暗示他趁早罢手。然而,祖逖决心既定,义无反顾。他率众北上,毅然渡江。船到江心,看着滚滚流水,想想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原父老,他敲打船桨,朗声言道:此番若不收复中原,誓不南渡!江流激荡,将士感动,从此祖国的文化宝典中便增添了“中流击楫”这则成语。
祖逖北伐虽因皇帝司马睿的干扰半途而废,可是闻鸡起舞却美名流芳。大公鸡也因祖逖的浩然正气而成就了家族史上耀眼的辉煌。
2.鸡鸣狗盗
自从鸡被人类驯化,就成为人们的真挚好友。公鸡司晨,母鸡献蛋,不弃不离,忠贞不二。岂知在这个星球上,与任何物类交友都比与人交友容易。人有欲望,人有性情,欲望追求无穷,性情变幻无常,鸡难免不受牵连,不受委屈。往往人的行为做派,决定了鸡的身份贵贱、行为对错。
鸡被借用,被利用的故事很多,孟尝君借用的那则故事最有名气。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人宽厚,门下聚集着三千食客,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当然,也不乏只会学鸡鸣狗叫的人混迹其中。别人劝他将此类小徒清除掉,孟尝君却不以为然。秦昭襄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感谢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二人一见如故,倾心交谈,秦王更加佩服孟尝君,要拜他为相。这便引起秦国大臣的嫉妒,纷纷在秦王面前贬损孟尝君。坏话一多,秦王改变了看法,不仅不再重用他,还把他软禁起来。如何逃命?孟尝君闻知秦王的小妾燕妃受宠,派人求她相助。燕妃满口应承,却索要一件和秦王一样的白狐裘。白狐裘天下无双,再到何处去找?孟尝君愁眉不展,食客却把白狐裘送到他的手上。原来这位食客会学狗叫,潜入宫中,一阵吠叫引开卫士,登堂入室,顺利取出白狐裘。燕妃得到宝物,赶紧求情,秦王放了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孟尝君连夜逃走,逃到秦国边界函谷关,夜色深沉,城门紧锁,无法走脱。如果秦王得知派人追来,那可就生少死多,危在眉睫啊!就在这时有只公鸡高声啼叫,这一叫,远远近近的公鸡随声附和。守关人听见鸡叫,以为天亮了,按照规定打开城门。孟尝君匆忙出关,借助鸡鸣死里逃生。
原来那领头的鸡声并非鸡叫,而是孟尝君的门客模仿出来的。这件事颇能见出孟尝君的用人之道,天下众生,百人百性,百人百用。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大石头离开小石头垒不成墙。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来,才是好领导。不知缘何,世人竟把这个故事传播为带有贬义的成语“鸡鸣狗盗”,鸡随之受到并不光彩的连累。
3.呆若木鸡
鸡鸣狗盗,鸡只是受到小小的连累,最大的连累是斗鸡。斗鸡是非常残酷的搏杀,经常鲜血淋淋两败俱伤,实在目不忍睹。可是世上就有人喜欢挑逗公鸡斗公鸡,你认为目不忍睹,他偏要先睹为快,而且大多数人还对这样的人没有一丁点奈何。古代斗鸡成风,竟然还留下“呆若木鸡”这则成语。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训练斗鸡的是纪渻子,主管斗鸡的是周宣王。十天后,宣王问训练得如何?纪渻子答,不行,鸡还有血性傲气。又过十天,宣王催问,纪渻子答,还不行,别的鸡啼叫,此鸡还有反应。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答,也不行,看见对手仍然气势汹汹。宣王熬过十天再问,纪渻子才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叫唤,已无反应。宣王去看,果然这鸡呆头呆脑,如同木头鸡一般,可它神气内敛,不怒而威,别的鸡看见吓得就想溜走。瞧瞧,好斗的人还要把鸡训练成好斗的鸡、变态的鸡,供自己取乐,何其悲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就是有人不鉴,而且还要变本加厉。汉代以后,及至三国,斗鸡成为皇家和达官贵人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曹植在《斗鸡篇》这么写道:“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且不说后面诗句中溅血飞红的厮杀,仅就前头这几句也已清楚,达官贵人看厌了最好的舞蹈,听厌了最妙的歌声,吃饱饭没事找事,以斗鸡寻开心。曹魏如此,蜀汉如此,别看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斗鸡却高人一筹。
斗鸡最出彩的,恐怕要数唐玄宗了。唐玄宗在皇宫附近开辟阔绰的斗鸡场,供他就近玩赏。像选嫔妃那样,在全国精挑细选出几千只鸡,再从禁军中挑选出500名精明能干的“斗鸡童”,专门训练斗鸡。这些斗鸡童由年少的贾昌统领,别看他年龄不大,却因技艺超群,颇讨皇帝喜爱。他与宫中养鹰、养狗的宦官和杂役混迹一起,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被称为“五坊小儿”。《神鸡童谣》叹息:“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五坊小儿不仅欺行霸市,鱼肉平民,甚至连下级官员都敢欺负。有次竟然欺负到在翰林院写诗作词讨唐玄宗欢心的李白头上,要不是武功高强的朋友陆调将他救出重围,还不知要遭受何等皮肉之苦。小儿狂妄可见一斑!李白在诗中无奈地记下:“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煌煌开元盛世,跌落进安史之乱的深渊,杨贵妃的歌舞音韵难辞其咎,斗鸡小儿的狂放吼喊亦难辞其咎。然而,无论罪孽多深,都不应向鸡问责。问责的只能是挑动斗鸡的主管,主管的良知泯灭必然造成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无辜的鸡也难免蒙难。幸在斗鸡之风远去,再没有死灰复燃。
古诗词里的“鸡”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
苏轼为西湖吟诵: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下因鸡而畅想:激昂恬淡皆相宜。
大凡诗人都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直挂云帆写出乘风破浪的豪气;借景抒情,以壁立千仞写出无欲则刚的耿直。鸡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却没有固定的情志,可以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借鸡表达坚定信念;“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借鸡描画闲逸的心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借鸡状写远离故乡的悲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鸡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装点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鸡如同农耕时代的炊烟,缭绕着世人的日出日落;鸡如同信息时代的网络,沟通了人们的喜怒哀乐。风流才子唐寅以鸡来题画:“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戏剧宗师关汉卿以鸡来逗趣:“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各。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从竹篱茅舍走上龙庭的朱元璋畅怀一吟也离不开鸡:“鸡叫一声撅一撅”,平庸;“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庸;“三声唤出扶桑日”,脱俗;“扫败残星与晓月”,超拔!
鸡活跃在国人的日子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里,也活跃在国人的节日里。嘹亮的鸡鸣唱出了众人欢天喜地的节日,新春来了!这是广众的节日,也是鸡的节日,其实大年初一本是鸡日。《太平御览》引《谈薮》记载: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古人认为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才是人日。真有意思,大年初一竟是鸡日,吉庆有余,大吉大利,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内涵的节日!
新春来临,万象更新。来吧,华夏儿女一起举杯把盏,为老人贺寿,为儿女添岁,为阖家增福,共享鸡年赐予的吉祥如意盛宴!
(作者系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