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早上7点,家住北京某小区的李先生出门上班前,他先用手机遥控开启了地上的智能车位锁,然后打开某款停车App设置了6小时租车位时间。不一会儿,就有人在线预约他的车位。
同一时间,远在云南昆明,“80后”宅女小吴网购的扫地机器人刚刚送到家。在她的消费单上,还有更多非传统意义上的新消费品:手工甜点、iPad和Kindle,还有宠物猫饼干和营养液。
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有个新词值得研究,叫“新消费”。在大量传统产业去库存、去产能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影视娱乐、旅游文化、教育医疗为代表的新消费正在强势崛起。
——从消费结构来看,电影、体育、旅游等快速发展。有研究预测,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或达7万亿元。今后5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超过5%,规模达5万亿元,成为支柱性产业。
——从消费方式来看,网络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绿色消费、智能消费蓬勃兴起。从出行、外卖到智慧旅游……与互联网叠加,无疑是此轮快速崛起的新消费最耀眼的特征。互联网正改造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拓宽着消费空间。
——从消费人群来看,“一老一少”引领新消费,“95后经济”“银发经济”潜力巨大。其中,我国老龄人口已突破2亿人。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养老产业趋势报告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养老市场消费将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7%。
新消费并不局限于“互联网+”,各类产业叠加催生出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如旅游产业通过和养老、医疗、农业等叠加,农家旅游、养生旅游、医疗旅游等新产品层出不穷。在产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跨界叠加也如火如荼。以百货业为例,不少卖场开始加速“去百货化”,向购物、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购物中心转变。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物质型向服务型、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有学者将这一现象比喻为“经济温差”——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压力下,人们都在说“冷”,但“新消费”领域却热气腾腾!
中国消费升级刚刚起步,新消费市场刚刚打开。麦肯锡一份报告测算,到2022年,中国年收入在6万元至22.9万元人民币的中等收入阶层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75%。中等收入阶层购买力及接受国内外新品牌、新生活方式的态度和敢于尝鲜的性格,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
有学者表示,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健康发展积累的韧性与活力”。这个潜在的体量或达万亿元级的“新消费”市场,或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