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民族地区全面奔小康的行动指南

    ——专家解读《“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03版)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民族工作领域首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它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规划》的决策传递了哪些信号?对未来5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部分参与规划咨询论证和编制的专家,请他们对《规划》作出解读。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攻坚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已初步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等,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仍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巴特尔说。

     

        《规划》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分析“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机遇挑战,提出了《规划》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规划》深入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强调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和提升能力,作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规划》咨询论证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说。

     

        巴特尔强调,《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冲刺阶段的时代背景,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着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从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社会、环境、人才和帮扶9个方面明确提出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

     

        《规划》咨询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能否按期脱贫,是《规划》实施的关键。给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就是为了确保民族地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这些政策针对性强,与发展趋势相契合,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

     

        在王延中看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区自然遗产特色鲜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基础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强,有必要坚持从中央大力支持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也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现在居住的自然条件较差、发展的基础较弱、发展的水平较低等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才能确保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特别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制定《规划》,提出对之实施一系列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更具针对性

     

        目前,我国总人口在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8个,他们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这些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偏远、社会发育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规划》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设定了目标:到2020年,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在实现“一达到、二退出、三保障”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四通八达”。

     

        长期从事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认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大大改观。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因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继续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规划》提出“对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人口较少民族,进行集中帮扶使其整体率先脱贫,对一些发展水平靠前领先的人口较少民族,加大推进整族整体率先小康。”对此,杨圣敏认为,这符合当前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分类指导的原则。

     

        在杨圣敏看来,《规划》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条件,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借鉴我国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使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民一道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记者 殷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