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星期四

    只为做最好的《全编》

    作者:杨柳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6日 16版)
    史铁生与夫人陈希米

        【编书者说】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的节日降临。送他远行之后,就有了编一部史铁生作品全集的想法。翻开2008年出版的六卷《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系列》,迤逦30年的作品,每读仍觉新鲜。

     

        编一部全集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使读者尽早读到他那些已经出版的作品,《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七卷)在2011年清明之际面世。转过年来,2012年第一期《收获》杂志发表了陈希米整理的史铁生遗作,她又把一些以前没有收入作品系列的信件等发给我,史铁生全部作品的搜集整理编辑由此展开。忽然之间,很多署名史铁生的文章拥到眼前,绝大部分是我熟悉的,也有不少标题闻所未闻。一篇篇查找对照,终于一一择清,重复摘编的文章被甄别出来,还发现了几篇发表后一直没有被收集的作品。虽说“事倍功半”,心里却踏实了。

     

        电影剧本《人生的突围》的寻找,则是另一种曲折。最初只是看到1987年上映的电影《死神与少女》编剧为史铁生,剧本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在电影学院的网站上找到导演林洪桐老师的邮箱,试着发邮件给他,居然得到回复。顺着林老师提供的几个寻找线索,摸过去全部中断。电影是史铁生写作之路的开端,他对电影别有钟爱,2007年还把《我与地坛》等作品融合成具有心灵自传性质的剧本《地坛与往事》,并在《想电影》一文中想象扛摄像机去拍自己的电影。《死神与少女》的故事与史铁生自身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密切相关,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不可放弃。后来费尽周折找到发表在绝迹多年的专业刊物上的《死神与少女》拍摄本,仔细看过,觉得做好编辑还原的工作,加以说明,还是聊胜于无。停当之后,陈希米又不知从哪里得到1985年7月发表在《电影创作》上的《死神与少女》文学剧本,题为《人生的突围》。希米说,史铁生生前说过想把这个剧本标题改为《突围》。斟酌之后,决定仍以发表稿为准,在附录中说明标题的变化。书出之后,无意中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油印的电影文学剧本《最后的朋友》,史铁生编剧,心中一惊。幸好配有照片,可知其即是《人生的突围》,“出版”日期为1985年8月。想来《最后的朋友》是《人生的突围》和《死神与少女》之间的过渡。“突围”之外的两个标题,很可能是出于电影人的策划。

     

        1992年,史铁生发表中篇小说《〈务虚笔记〉备忘》。可能是因为三年后有了《务虚笔记》,这篇“备忘”几乎被遗忘了。实际上“备忘”至少表达了《务虚笔记》写作的思路和过程,它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当然要把它打捞出水,收进《史铁生作品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全编》中还收了多年来媒体对史铁生的采访和他与朋友、同行、编辑之间已发表的谈话,这些口头的表达生动鲜活,特别是朋友间的对话,最见性情。这些文字虽然不是出自史铁生笔下,却更直接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和思想,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全编》还附录了《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篇幅不大,却很重要。互联网上流传着各种史铁生“年谱”“生平”,都不完整,且多错讹;出自专业人士的资料,也不能尽信。我在补充、勘误的过程中,既有烦闷,更多乐趣。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做一部最好的《全编》,告慰铁生,奉献读者。

     

        史铁生逝世后的六年里,读他的文字,编他的作品,日复一日,所得甚多。这是当编辑的好处。

     

        (杨柳,作者系《史铁生作品全编》责任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