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厦门鼓浪屿,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们,很多人不止一次来到这里。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的是从风景上认识鼓浪屿。”厦门文史专家、鼓浪屿历史研究者吴永奇说,鼓浪屿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和近代中西交流的标本,是中国步入近代化历程的缩影,本土文化、租界文化、华侨文化在这里汇聚包容,如果把这些历史文化的因素忽略,那就太可惜了。
穿越百年历史
一走进邮轮中心厦鼓航线航站楼,浓郁的鼓浪屿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鼓浪屿老照片,翻阅鼓浪屿人文书籍,还可感受鼓浪屿老别墅的琴声悠扬……这里就是“鼓浪屿文化客厅”。
2016年来,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院联合厦门博物馆、鼓浪屿管委会、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等有关单位,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打造“鼓浪屿文化客厅”,重在延续厦门文脉,留住鼓浪屿乡愁。
厦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百年鼓浪屿”为主题,把一批美国康奈尔大学赠予的19世纪80年代鼓浪屿及周边地区风光馆藏照片在“文化客厅”向游客展示,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回130多年前,遇见19世纪80年代的鼓浪屿。展出的鼓浪屿老照片,绝大多数是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这些照片,根据内容分为自然风貌、街景市容、金融商贸、文教卫生、社会风情、西风东渐等诸多主题。
这些拥有八九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照片,涉猎范围极广,比如英华中学足球队合影、毓德女学的学生做早操场景,反映出当年鼓浪屿完善的教育体系;百年前龙头路的繁华、码头旁船来船往、淘化罐头厂开业景象,佐证当时鼓浪屿的商贸业已十分兴旺;有些老照片还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龙头路大火、1917年特大台风袭击鼓浪屿……百年前,摄影技术还不普及,就有这么多的照相机对准鼓浪屿,拍这里的社会发展、风土人情,足以说明鼓浪屿在当时已驰名中外。
感受地灵人杰
厦门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在近现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名人。如何把这些艺术地揭示出来,昭示后人,一直是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旻时常缭绕于心的课题。
他开始一幅幅地画闽台史上的风云人物,从2014年出版的《厦门历史名人画传》,到翌年完成的《闽台历史名人画传》,再到前不久出版的《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短短三四年间,他先后创作了近600位闽台历史名人人物画。
闻名遐迩的鼓浪屿虽小,却承载着厦门人厚重的期望与使命。周旻的系列画传,继在福州、厦门博物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以及厦门艺术中心、图书馆等地巡展之后,如今落脚在国际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悬挂于“鼓浪屿文化客厅”。
卢戆章、林文庆、池显方、吕世宜、南居益……这些与厦门、与鼓浪屿有关的历史名人,现在均以中国画的形式,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展览。有游客反映,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作展示了从鼓浪屿走出的一代代精英,让历史更加立体、鲜活。
周旻告诉记者,《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梳理选取了从古到今240多位对鼓浪屿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对每一个历史人物都配有诗词介绍其生平。历史百年,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弘扬了正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
悦读厦门文脉
日前,在“鼓浪屿文化客厅”,一场“悦读·鼓浪屿”图书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洪卜仁、周旻、何丙仲、彭一万、李启宇,这些知名的厦门文史学者齐聚于此,讲述鼓浪屿的故事,并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
在“鹭江之星”游艇上,一场由鼓浪屿文史作家詹朝霞主持的“鼓浪屿·故人与往事”主题沙龙,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参加,人们边乘船观鹭江两岸景色,边聆听鼓浪屿的历史文化故事。
据介绍,两场活动由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相关单位联合主办,致力于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传播,让市民游客在阅读中了解鼓浪屿文化,使市民和游客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向你走来的,都是你的恋人;离你而去的,都是你的情人。”在活动现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思伟将这句汪国真写给鼓浪屿的诗深情朗读。他说,这句诗,用在人来人往的邮轮中心码头,特别有意境。
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同文书库出版的“厦门文献”系列丛书,受到学界好评。其中有菽庄吟社的珍贵诗词史料,作者林尔嘉是菽庄吟社的创建人和前期主盟人,沈琇莹、苏大山、李禧是吟社核心吟唱,他们的诗集含有大量鼓浪屿史料。
据了解,“鼓浪屿文化客厅”还经常开展诵读鼓浪屿“诗歌节”、作家鼓浪屿作品发布会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鼓浪屿美的同时,拂去久远岁月的烟尘,发现鼓浪屿的人文之美,也让鼓浪屿“书香四溢”。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