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期刊看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14版)

    段爱松《云南有个郑家庄》(报告文学)

     

    载《中国作家·纪实》2017年第1期

     

        该作品是青年作家段爱松,以深入调查走访为依据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主要从山水孕育的自然村、迁徙构建的发展村、民族团结的典范村、支书心里的理想村、集体奋斗的新农村几个方面,全面深入书写了全国文明村镇郑家庄,展现了基层农村郑家庄是如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实现乡村中国梦而艰难探索并充满希望地奋斗,并通过郑家庄的发展奋斗史,勾画了中国梦美好理想在云南大地绚丽绽放的图景。

     

    商玉宝《女音协主席》(中篇小说)

     

    载《牡丹》2017年第1期

     

        该作品是一部氤氲着水乡气息的作品。小说别出心裁地塑造了一个小城里年轻的女音协主席的形象,通过她的命运悲欢,展示了基层文化单位在夹缝中生存的不易,然而也正是这种不易,使得成绩的获取显得弥足珍贵。

     

    尹学芸《与你有关或无关》(中篇小说)

     

    载《江南》2017年第1期

     

        在小说主人公保姆顾嫂眼里,她所服侍的对象谢五常不仅是一个患病老人,还是一个对她的家乡有深恩的老书记。她以报恩心态像女儿对待父亲那样去照顾谢五常,却忘了他不仅是一个老人、病人,还是一个男人,以至于给她自己最后的过失杀人埋下了伏笔。小说透过庸常细碎的日常生活,披露出人性的复杂之处,不动声色中隐含着悲悯的价值评判。

     

    陈鹏《半生》(中篇小说)

     

    载《十月》2017年第1期

     

        作者借助一位濒死中年人的视角,对他半生中经历的人、物、事进行了重新观照。一个卑微而有正义感的工人,生命中注定承受着生存的艰辛和苦难,内心充斥着挫败与纠结,当然也有瞬间的爱与满足。而在生命即将离去之际,剩存的是化解和消弭后的留恋。当然,从整个叙事过程来讲,呈现出的并非最终的归一或归零,而是对经历复杂世事者的悲悯。

     

    姜贻斌《小媒人》(中篇小说)

     

    载《红岩》2017年第1期

     

        该小说讲述了在特殊年代里,一对与父母分隔的两兄弟相依为命的故事。尤其通过弟弟“我”的视觉,刻画了一个异想天开,成天琢磨着跟人介绍对象的人物,来反映时代的扭曲,以及人们渴望正常生活的强烈愿望。语言清丽、质朴,想象与现实的杂糅,浑然天成,增强了文本的隐喻性和文学色彩。

     

    何文《单程票》(中篇小说)

     

    载《山花》2017年第1期

     

        因作者所在单位人事部工作的疏忽,遗失了他当知青时期的所有材料,无奈之下只能前往当年插队的乡镇去开各种证明,行走于这段“坎坷”中,作者受到一次次触动,并生成了这篇小说的架构。这使得本已成为回忆的一幕幕又再次横空出现撞击着作者的内心,正是这已经逝去的日子为令人窒息的生活再次打开了一扇窗。这份生活里蕴藏着的东西,让人们再次找回对叛逆、自由、鲜活张扬又蒙着迷惘色彩的生命的迷恋。几乎所有人都能在这部小说中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

     

    李永刚《我的莱伊拉》(长篇小说)

     

    载《鄂尔多斯》2016年第7期

     

        该小说可以视为一个人内心的喃喃自语,强烈的抒情气质,虚实相间的梦幻色彩,情绪的流动、起伏、跳跃和跌宕,在作者的内心独白中完成了臆想中的情感纠葛和自我救赎。小说大胆逾越了文体之间的严格界限,是对传统长篇小说文体的反抗和挑战。虽然这种比较极端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不免会遭到质疑,但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这部强调心灵与精神世界的作品或许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