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班主任,我想挑选《规范》第一条,即“爱党爱国爱人民”,谈谈学生守则里的生动德育,聊聊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德育故事。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觉,新时代的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与方式发生了变化。我这些年所作的日记、周记,就记录了很多这样的片段。
片段一:
2016年5月周记:与学生谈论北京时,很多同学语带嘲讽地直接说“霾都”。他们的话语不是遗憾,也没有生气,而是有些冷漠,有些麻木。责任感呢?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孝心少年”节目,部分学生竟没有感动,而认为这些人太傻。甚至于看到人物受苦受难时,学生们不是难受落泪,而是哈哈大笑。这让我难过!
片段二:
2016年10月周记:什么是爱国?最近与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得到的答案也有些遗憾。部分学生认为,因国家利益纠纷,赴日本旅游是不爱国之举,打砸日系车就是爱国行为,是英雄壮举。抵制日货,拒绝麦当劳,在肯德基门前拉条幅就是爱国。这种爱国未免太功利,太狭隘了!
那么新时代爱党爱国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针对上面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虽然是部分同学,有些甚至是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但是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我和同事们组织了一节特殊的班会——“新时代爱党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班会中,以日记中的这两个片段为背景线索,我播放了两组视频:
【视频一】
十一假期赴日旅游人数增多,被国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因付款前吃所选购的冰淇淋遭制止,中国夫妇殴打店员而在日本被捕,网友却发帖跟帖称其为“民族英雄”。
我设计了提问:1,如何看待赴日旅游与爱国之间的关系?2,如何评价网友跟帖称这对新婚夫妇的行为是“民族英雄”?
【视频二】
因不满日本政府涉中国言行,部分国人怒砸中国人所购日产车辆。
我设计了提问:为什么要砸车?应该砸吗?你的观点。
学生在讨论发言中,得出结论:赴日游≠不爱国。而网友认为赴日购物就是卖国、抵制日货就是爱国,这样的判断或许出自真挚情感,但并非真正利国利民的爱国方式。在全球化时代,跨国旅游、消费都是正常状况。
学生们认为,拼暴力≠真爱国,打砸日系汽车,不是爱国,而是披着爱国外衣的暴力和违法行为。爱国需要理性表达。爱国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妨碍他人的合法权益,爱国不能造成社会失序、资源内耗。
从这次班会的效果看,确是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有力的爱党爱国教育。孩子们认识到:爱党爱国的情怀及民族情感不能改变,而爱党爱国的方式,一定要理性正确;我们应该一点一滴地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我也观察到,当再谈到或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时,孩子们变得安静了,甚至有部分同学感动掉泪。
一次班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方式,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爱党爱国。
(作者系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政治课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