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品尝”工业中的人文味道

    作者: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3日 05版)

        每个抽象的概念其实都在思维中有具体的形象。想一想,看到“时间”这个词,我们脑中会出现什么?

        可能是斑驳的墙壁,生锈的钢铁,断瓦残垣上的青苔,风穿过空寂建筑物的声音——而这些,似乎都可以在今天的工业旅游景观中找到。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蒸汽机仍然在缓缓运行,让人仿佛置身工业革命机器声隆隆的时代,见证“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文明奇迹;在中国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纵横交错的巷道如同历史的隧道,一端连着处于“千年大变局”漩涡中的古老帝国,一端连着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将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分量,浇筑在了每个游览者停留的几个小时中。

        这两个例子,只是众多知名工业旅游景点中的吉光片羽。从工业生产到工业旅游、从生产厂房到人文景观,工业旅游业呈现了人类工业文明历史的缩影,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把尺子。将近日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征求意见稿)纳入这个视野看可能会更明白,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基地建设的促进,对挖掘文化内涵、盘活工业遗产的规划,不仅是旅游业提质升级、打造新的消费点的具体政策,甚至不仅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战略,更具有一种社会转型的象征意义,带着一种文化自觉。

        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到以服务业见长的后工业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工业旅游景观的出现,更表征了一种后工业文明对工业时代的文化凝视。在工业文明早期,工业所内含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田园诗生活、宗教情怀、审美态度)曾形成了某种紧张的张力,用宗白华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流云小诗》表达就是:“白云在天空飘荡,人群在都会中匆忙。”但到了工业文明成熟的今天,二者则应形成一种合流,趋向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合一。曾带着隆隆的机器声和熊熊的炉火的厂房、车间,成了今天人们审美的对象、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场域、成了文化精神的新的激发点,正是这种合流的体现。

        更具体一点可以说,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交织的现代化场景中,有“时空压缩”的挑战,更有弯道超车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达成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如何将人文精神的培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到同一向度上,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生活、让产业发展带上人文特色,是一项长期且有着深远意义的课题。以文化态度盘活工业遗产,促进工业旅游,是这个宏阔课题的子命题,也是找到这个课题答案的抓手。

        有一天,当人们走到举架开阔的工厂中,脑中下意识蹦出的词汇不再是“噪音”“繁忙”“疲累”“紧张”,而是“时间”“历史”与“人文”,那一定是一个文明更成熟、文化更丰沛的社会。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