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德拉古拉”现象

    作者:沈大力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1日 13版)

        天上朱雀七星,巨蟹座为鬼宿,投影人寰,遂生出“德拉古拉”,即一种西方吸血鬼现象。

        吸血鬼(les vampires)原指南美洲一种吸血蝙蝠,后从德语和塞尔维亚语衍生出吸血鬼之意,指夜间从坟墓中爬出来吸食活人膏血的鬼,在欧洲形成一种迷信。1819年,诗人拜伦勋爵的秘书约翰-威廉·波利朵里发表小说《吸血鬼》,将木魅山鬼搬上文坛。1897年爱尔兰作家勃拉姆又发表小说《德拉古拉》(Dracula),以15世纪率众抗击奥斯曼帝国的罗马尼亚君主德拉古勒为原型,尽显其用木桩刑处死敌兵的凶暴,塑造出一个贵族死后成鬼,专吸人血的形象,暗喻贪婪的剥削者和杀人狂。故而,雨果留有名句:“暴君,滚下宝座!吸血鬼,返回坟墓!”。

        到了近代,美国好莱坞推出了一类女影星,专演诱惑男人使之倾家荡产、死无葬身之地的艳妇。“vampire”一词缩略为“vamp”,遂成“致命女鬼”的称谓。为博取观众好奇心,提高收视率,一些电视片中也纷纷出现“吸血鬼”。不料,目前一些欧洲国家真的闹起了“鬼”。保加利亚黑海之滨,谣传一些村庄坟地久埋的死人骸骨突然破土而出,窜到阳间作祟。

        该国东北的南朵布鲁查是欧洲吸血鬼“摇篮”,至今流传着吸血鬼逸闻。根据古希腊传说,人死后下葬,要往其嘴里放一枚铜钱,以便死者向黑夜之子沙龙进贡,乘坐他的船摆渡过冥河,由此延为习俗。新近,一批考古学者纷纷来到黑海乡镇和滨海浴场挖坟驱鬼厉,下到墓穴寻找吸血鬼尸骨。他们在索佐波尔镇一所修道院发现一座几世纪前的古冢,其中一具骷髅被乡里疑为“吸血鬼”,下葬时身戴铁钩,腿上三处,胸间一处,全身紧扣土里,以防他破土还阳为患。考古人员还发现他手中握有一只装满18世纪金币的钱袋,应了民间的传说。这具骸骨现存索菲亚国家历史博物馆。

        追溯到古代,相传巴比伦古冢群和罗马的阿比亚墓道都有吸血鬼在转悠,阴阳两界间闪烁黑绿色萤火。索佐波尔德东正教神父维托弥尔解释:“过去,死者都在阴界生活,同活人一样有饥渴之需,他们的家人不时扫墓,为之提供水果和饮食。可是,教会禁止以供品祭祖,迫使死人从坟里出来,吸食活人血液滋养自己,遂成为‘吸血鬼’。”考古学者们风生水起,让欧陆死尸“还魂”,一时间“吸血鬼”卷土重来。

        在保加利亚的乌尔希洛小镇上,谈鬼成风。集市、酒店、咖啡吧里,男女老少无一不神态诡秘地谈鬼说魅,传播“鬼讯”。久久荒芜的墓地如今热闹起来,人们并非来扫墓,为的是驱鬼。他们扒开地皮和荒草,要挖出吸血鬼的尸骨。村民们认为,吸血鬼有遗传性,需要从坟地得到依据,寻找其后裔,将他们斩尽杀绝。该村一名金发少妇鲍格达娜就频遭其扰。鲍格达娜住在林中一座泥砌木屋里,靠偷猎谋生。她的曾祖父斯坦科被人当成“吸血鬼”杀死,骨灰抛在林子里,村民认定森林成了“吸血鬼”的滋生地。

        1728年,神学家米凯尔·兰弗特在莱比锡发表专著《论墓中的食人生番》,断言死者影响生者,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现形,魔鬼也不可能附上人体。对乌尔希洛的村民来说,“吸血鬼”引起的恐惧已演变成对所有死者的痛恨,哪怕同他们曾经是一家人,一旦给他们合上眼睑,就不再认其为自己的丈夫、兄弟、父母,个个死人都被看作可能威胁自身安全的“吸血鬼”。最为人知的“吸血鬼”典型,是由罗马尼亚君主德拉古勒转型的德拉古拉。美国纽约百老汇看中了这一传说的商业前景,于20世纪初将之搬上娱乐舞台,引起欧美影坛连锁反应。

        现今,“吸血鬼”现象多被娱乐化。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已开始举办“吸血鬼舞会”,一群群妙龄时髦女郎戴着骇人的獠牙在夜总会狂放腾蹈,展现摩登时世的奇特“风貌”,令旁观者惊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