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2016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全年可在6.7%左右,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元。
一年前,曾有少数西方媒体预言,中国经济“硬着陆”难以避免……如今,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从发展的态势、走势和趋势来看,这些预言都不攻自破。
6.7%左右,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其背后彰显着令人振奋的“中国信心”。
“信心”源自中国对全球经济的真实贡献。从世界各国的横向比较来看,这一年,我国举办G20峰会,推进全球化进程,举起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旗帜,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为世界经济贡献了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2016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了1.2个百分点,美国和欧洲分别是0.3和0.2个百分点。按此比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
“信心”源于中国经济内部正在萌发的新动力。过去一年,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现在平均每天新设的企业达到1.5万户,活跃度始终保持在70%左右。一些产业迈向中高端,一些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领跑创新增长,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快推进。日前,《全球创业观察》杂志对中国的创新创业做出评估,称我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前列。
“信心”源自改革攻坚的稳步推进和积极进展。“十三五”开局之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尤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去年年底,国务院部门的各类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620项左右,不少地方与部门取消和下放的比例更大,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已经完全取消。同时,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证照分离的改革试点,优化了企业营商环境。
改革攻坚,须臾不可松懈。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只要坚定信心、保持恒心、守住初心,我们就能赢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