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瑞士是个山地小国,却依靠800多万人口和两个半北京大小的国土面积,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几乎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首先,百多年来,瑞士城市汇聚了诸多国际组织总部。日内瓦当仁不让,是拥有全球国际组织总部最多的城市。另外,国际足联总部设在苏黎世,国际奥委会及23个国际性体育组织总部设在洛桑、欧洲足联总部设在尼翁,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政府间组织总部设在伯尔尼,国际滑雪联合会总部设在名不见经传的图恩市奥伯霍芬镇等等。这一切构成了瑞士“万国之国”的名气和地位。而在拥有众多国际组织总部的同时,瑞士成为许多国际条约的签署地,国际谈判的举行地,国际冲突、国际争端的协调地,敌对各方的会见地等。
其次,瑞士是中立国,又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国际组织,自然方便成为多边外交的“主场”。新中国第一次在国际多边外交的舞台上亮相就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瑞士不参加任何一种军事、安全联盟,在几乎所有的国际争端中都不选边站队,更不介入矛盾、不参与争执、不提供武装援助,而是向对立各方提供服务。瑞士是联合国第190个会员国,2002年,在联合国成立、日内瓦成为除纽约外的“联合国第二总部”50多年之后才加入。作为不折不扣的欧洲国家,瑞士参加欧盟的提议,却被全民公决多次否决。
如果要问在两个国家发生冲突时,如何保持哪怕最低水平的联系?那么答案多半是找瑞士。让瑞士代表冲突各方、代管各方在冲突国的利益。迄今为止,瑞士已接受过35个国家的委托,在他们之间充当各方都能接受的“传话人”“谈判组织者”“中立保护国”等。瑞士刚刚结束的使命是为美国和古巴之间的交往提供方便,现在仍然没有中断的使命还有:充当伊朗与埃及、美国与伊朗、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联系通道。
瑞士外交汲取德、法、奥、意四大邻国的经验,游刃有余地处理各方关系。既是所有各方沟通的桥梁,也是预警的岗哨。自己则既不搬弄是非,也不滥权投机。
最后,瑞士保持“积极中立”,主动参与国际事务。1515年,瑞士的领土扩张过程被法国终结,后被迫同法国签订永久和约,保证永不向法国开战,同时也拒绝法国的敌人通过其领土。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认了瑞士的中立。1907年,瑞士加入规定中立国在战时的权利和义务的《海牙公约》,正式确立了中立地位。
冷战结束后,瑞士逐渐悄悄地改变“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外交政策,通过积极参与调解斡旋,更多地“兼善天下”。根据瑞士人自己的梳理:瑞士参加了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参与了1996年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9年派遣非武装志愿军人支持科索沃的和平进程。在2001年的一次全民公投中,瑞士选民以微弱多数同意将瑞士的武装力量投入国际维和行动。2015年3月,瑞士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联合国后,瑞士在其中也日益活跃。瑞士参与了2006年人权理事会的创建、安理会的改革、行政和财务工作等。此外,瑞士还报名参选2023至2024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尽管局促在列强之间,但瑞士的文化、法律和社会既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具有相当的融合性、灵活性。开放的文化和宽容的环境,使得瑞士人思想不僵化、思维不固化,一切以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国际社会中始终保持着灵活的身段。
(本报日内瓦1月9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