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8日 星期日

    震泽古镇的一丝牵挂

    作者:本报记者 蒋新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8日 10版)
    慈云寺塔和禹迹桥
    小镇豆干
    原震泽八景之一的“飞阁风帆”资料照片
    塘河捕鱼
    熏豆茶
    忙碌蚕事
    宝塔街

        【乡风古韵】

     

        记住震泽古镇的方式,大约有三种。

     

        首先是两个名字。

     

        很早以前,太湖被称作震泽,如今,这个古老的称呼被位于太湖南岸的小镇独享。小镇属于苏州吴江区,与浙江省毗邻,春秋时期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故有“吴头越尾”的叫法。震泽、吴头越尾,两个名字,点出了一个江南小镇的深厚底蕴和文化渊源。

     

        然后是四碗茶。

     

        过去新女婿或者贵客上门就要喝四碗茶,每一碗茶都带着讲究。

     

        路过慈云寺塔和禹迹桥,行走在古镇的老街上,总能看到沿河而居的人晾晒胡萝卜干。胡萝卜切成了丁,红彤彤的,在竹筐里晒着太阳。它就是震泽四碗茶的原料之一。杨莹是土生土长的震泽人,他告诉我:“别处的茶解渴,震泽的茶管饱。”我想,茶能管饱,那不就是汤了吗?

     

        带着疑惑,我看到了四碗茶。第一碗叫水潽蛋茶,几枚鸡蛋,煮开后加以白糖盛入瓷碗中,表示甜甜蜜蜜。第二碗是风枵茶,也叫饭糍茶,因为传说招待过皇帝,所以也叫待帝茶,其实就是把锅巴加糖用沸水冲开,泡软后入口滑爽,糯而不烂,的确是可以充饥的。第三碗熏豆茶,主料熏青豆是用青毛豆在微弱的炭火上慢慢熏烤出来的,翠绿色,配上胡萝卜干、芝麻粒儿、陈皮、茶叶,偶尔放点黑豆腐干,缤纷的色彩,奇异的味觉体验,让人一下子找到震泽的独特性。第四碗茶就是最普通的清茶,前面的隆重感一过,就要以清淡收尾了。

     

        这几碗茶,有一份震泽人的闲适在里面。

     

        记住震泽的第三种方式,是一根丝。

     

        丝是蚕丝,它牵起了震泽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从这根丝里,才能真正读懂震泽。

     

        震泽拥有桑、蚕、丝完整的产业链,明清时期的震泽,蚕丝出口量便占全国的1/15。1929年,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工艺的缫丝厂——震丰缫丝厂,而种桑养蚕、缫丝煮茧等传统手艺,至今仍是震泽人生活的一部分。说起“蚕宝宝”,震泽人怀有深厚的感情,用心的蚕农,养起蚕来甚至比养娃娃还辛苦。前些日子,震泽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是名副其实的苏州丝绸小镇。

     

        走到一条叫作银行弄的小巷,一转眼,蓦然看到一座“江丰银行”。这是1919年由施肇曾发起,施家族人配合,江浙一带工商界积极响应成立的民营股份制银行。它持续为蚕丝产业输血,解决了当地的小桑农和商户的资金问题,曾是震泽古老的街道上的一颗金融心脏。现在,我透过典雅的罗马柱门框和坚硬的外墙,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这样描述震泽镇:“震泽通过航船与其周围一定区域的农村连成了一片。到震泽来的几百条航船有或长或短的航线。这几百条航线的一头都落在震泽镇这一点上,另一头则牵着周围一片农村。当地人把这一片滋养着震泽镇同时又受到震泽镇反哺的农村称之为‘乡脚’。”他说的这些航船,大部分是为蚕丝而往来于震泽镇和周围农村之间。而他的姐姐费达生,为这块土地上的丝业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多年后,这根丝把老百姓连接得更紧密。

     

        1992年,师承蚕桑专家费达生的沈福珍创办了震泽第一家蚕丝被企业,骑着一辆小摩托早出晚归,以“不做次品”的理念开始了“慈云”的品牌之路。随后,“太湖雪”“丝立方”“辑里”“山水”各自发展为响亮的品牌,与“慈云”一起,并称为震泽蚕丝业的五朵金花。现在小镇的丝绸相关企业已经很多,一年光是蚕丝被就能卖掉300万条。“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这是震泽镇近些年的发展思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是围绕“丝”字做文章。农桑、纺织与旅游的结合,在新时代赋予了古镇全新的内涵。

     

        走进刚刚开放的太湖雪现代蚕桑生态科技园,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桑园。在恒温的蚁蚕育种孵化催青室里,工人正在精心地撒桑喂蚕,这里即将承担起吴江区春秋两季蚕种的供给。而坐落在震丰缫丝厂旧址之上的苏州丝绸创意产业园,则为丝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勃勃生机。

     

        一丝牵挂在震泽,记住震泽的方式,又何止三种呢?

     

        本报记者 蒋新军  本版照片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蒋新军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