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距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还有两周时间,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越来越受关注。
特朗普的贸易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成,他提名亿万富翁罗斯为商务部部长、莱特希泽为首席贸易谈判代表,任命经济学家纳瓦罗领导新成立的白宫贸易与工业政策委员会。《纽约时报》认为,这是一个显示出特朗普将以强硬姿态对待中国、墨西哥及其他贸易伙伴的豪华阵容。
从开始竞选到当选总统,再到政权交接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朝着强硬方向“层层加码”。对外,特朗普本人及过渡团队决定推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NAFTA),敲定其他双边贸易协议,同时对那些采取不公平贸易措施或违反贸易规则的国家施加惩罚性关税。对内,特朗普执意向意图将产品生产线转移出美国的企业发出警告,“要么在美国生产,要么交上一大笔关税”。
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即认为一些国家通过“不公平”的贸易安排“偷窃”美国工人就业机会,而其政府将通过严格限制贸易、离岸外包与移民,让美国人找回工作。不过,究竟是谁抢走了美国人饭碗?这是需要澄清的“命题”。
先看看“美国人的饭碗”是如何丢的。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威胁美国工人饭碗的是“自动化”。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卡茨说,从长期角度来看,“自动化因素远比其他因素更影响美国工人就业机会”。鲍尔州立大学研究认为,美国制造业的失业中只有大约13%归因于贸易,而其余则是因为自动化提高了生产力,“服装制造受到贸易的打击最大,计算机和电子制造业则受技术进步影响最大”。《美国经济评论》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钢铁业尽管在1962年至2005年间失去40万个就业机会(占总岗位的75%),但出货量却并未下降,“工人失业的首因是一项名为‘微型钢铁厂’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特朗普显然不会向机器人兴师问罪。《纽约时报》认为,之所以无人在竞选期间谈及“机器人抢了美国人饭碗”,不仅在于科技不像墨西哥等国那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拿来充当“挡箭牌”,更因为生产“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就在美国,让美国自身受益。
再说说特朗普一直挂在嘴边的“贸易战”。实践证明,它损人却未必利己。奥巴马曾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宣称,通过2009年向中国产轮胎加征35%关税,“拯救了美国1200个轮胎行业就业岗位”。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却不以为然,认为“轮胎关税让美国在很多方面付出了代价”。其一,美国消费者购买的中国轮胎价格升高了26%,而面临更小竞争的美国造轮胎借机将价格抬高了3.2%,结果是“轮胎特保案”让美国人付出11亿美元的额外代价,相当于零售行业流失了3731个就业岗位。其二,由于中国对美鸡肉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反击措施,让美鸡肉生产商损失10亿美元销售额。该研究所贸易专家赫夫巴尔认为,“保护性措施并未以有效方式改变中国的政策,也未促进美国就业增长”。
贸易战未必有利于美国增加就业,特朗普主张的“制造业回归”前景则更加复杂。贸易专家指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特朗普不久前骄傲地宣布,开利空调、通用汽车因其努力而决定将工厂留在美国。但事实上,剧情并非如此简单。通用公司称其在墨西哥生产的雪佛兰科鲁兹旅行车面向全球市场,只有少量车辆返销回美国。言外之意,该公司不担心被特朗普征收高额关税。而为留住开利空调的工厂,印第安纳州政府承诺给予该公司700万美元的减税优惠。《商业周刊》称,一次性优惠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当减免期失效之后会故态复萌,“小布什政府2004年就曾推出类似政策,但是公司只是把多出的钱用于给高管发工资,而不是投资和创造就业”。
与此前的任何一位美国总统相比,坚信可以“让美国重回伟大”的特朗普更让人不可预测。对其就职后推行的贸易政策,有关国家无疑将保持警惕、提出警告以及做好回击准备。对于特朗普贸易团队而言,是时候放下竞选“作秀”模式,细致研究美国与其他国家如何在贸易上实现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