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为古老价值赋予时代新命

    作者:胡彬彬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5日 11版)

        【实践者说·解码传统】

     

        智库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的“脑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的治理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同以经济社会和外交战略为研究靶向的智库相比,思想文化类智库特别是以传统思想文化为研究方向的智库,在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显得沉寂许多,智库成果在社会上的显示度不高,远远无法满足国家思想文化战略的需求。

     

        如何解码传统,为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赋予时代新命,考验思想文化类智库的品质和担当。

     

        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编织国家文化安全的“防护网”。建立智库的目的,是为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除了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外,智库的视野还应涵盖对国家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文化领域。要深刻认识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一个国家的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领土安全、经济安全等传统的安全问题,而且涉及文化的安全问题。国家的文化安全事关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思想文化类智库及智库中人如何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为国家文化安全建言献策,高质量、高频率地向党和国家提供咨政研究成果?

     

        行走田野、考察民风,捕捉基层思想文化信息。智库要发挥其功能,自身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智库首先是一个“库”,“智库”就是存放智力或者思想的容器。它的知识储备哪里来?从笔者的经验来看,一方面来自于书本。笔者早年的志向,是做一个博物学家,对一切知识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只是学术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仅具备这些不足以成为一个智库专家。如果说今天笔者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成就的话,主要得益于笔者的另一个知识来源,那就是实地调研。笔者今年57岁,行走田野已经30多年,可以说,大半辈子都耗在田野和中国社会的基层。笔者考察过全国各地的村落4300多个,所走的路程可以绕地球三圈以上。考察民风,不仅有各地传统村落及原住民带来的感动,同时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基层社会所面临的众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书本上没有的,现实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在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用到很多来自现实中的知识。比如,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文化在基层文化生态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基层获取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关节需要打通,哪些问题亟待破解?等等。其实,智库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些变动中的现实问题,因此知识储备也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随时更新。

     

        秉持实践品格和务实态度,推动智力成果作用于现实。智库的作用不在于它是一个思想的“仓库”,而更突出体现在“智力”的运作能够对现实产生有益的影响。以中国村落文化智库为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传统”,但研究成果不能“传统”,而是要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针对现实生活发挥作用。研究历史,应当是站在当下,既回头看史,又面向未来。如果仅仅是回头读史研史,即为纯学术研究;如果研究历史是兼顾当下现实乃至未来发展,则为智库使命所在。因为后者是以史为鉴,为国家当下的治理和未来的发展找出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为国建言、为民谋策。当前,传统思想文化领域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回应,如怎样才能更好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才能使中国文化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等等,这些都是关乎时代、关乎长远的重大课题,需要智库研究者直面现实、沉潜社会展开研究,切不可简单搬运一些“风干”的知识,堆砌在我们前行之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村落文化智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