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4日 星期三

    综合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创新之路

    作者:高华平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4日 11版)

        【研究心得】

     

        若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别录》《七略》为起点,我国先秦诸子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此后的学者若在先秦诸子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突破,必须首先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进行创新。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方分科治学的方法传入我国,先秦诸子主要被划入哲学学科,开始了文史哲分科而治的格局。近二三十年间,学者重新注意到先秦诸子时代本无文史哲的分别,先秦诸子包含了更多综合性的内容。此后,先秦诸子研究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除文史哲外,出现了从政治、经济、法治、管理、生态等不同学科研究先秦诸子的现象,二是出现了同时从文史哲多学科综合研究先秦诸子的要求。笔者认为,这种进行文史哲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应是未来创新先秦诸子研究的必由之路。

     

        以文史哲多学科综合研究创新先秦诸子研究,并非先秦诸子文学、史学和哲学研究的简单相加,而要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乃至思维方式上真正实现文史哲多学科研究的深度融合,从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过程等方面对先秦诸子进行整体研究。

     

        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及其源流关系研究

     

        对于先秦诸子“九流十家”的思想源流,自刘《略》班《志》以来,学者多持“诸子出于王官”之说。现代胡适则提出了“诸子不出王官说”,影响颇大。但若从文史哲多学科综合研究视角看,这两说实际皆有偏颇。先秦诸子思想的源流应是多源头和多根系的。可以说,是由于官方学术的传承、民间学术的流布、哲学思想自身的演化、历史文化的积淀、文人文学思潮的流变、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九流十家”思想的相互激荡,才导致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的发生、兴盛与演变。单一学科或某一特定视角都无法真正解释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源流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研究

     

        “百家争鸣”是先秦诸子思想最重要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诸子学派之间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既发生在某一学派内部,更发生在各诸子学派之间。《荀子·非十二子》对思孟的批评,《韩非子·显学》中的“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多属于发生在同一学派内部的学术批评;而孔、老的相绌,杨、墨的互“非”,墨家的“非儒”,孟子的“辟杨”、墨及农,庄子对儒、墨、名、法等的批评,《管子》对“立政九败”的批评等,则属于先秦诸子各学派之间的“百家争鸣”。这种“争鸣”,既有哲学思想的批评,又有政治经济的论争,还有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观念的碰撞,须从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

     

        先秦诸子著作文本研究

     

        先秦诸子著作文本是先秦诸子思想的载体,研究传世的各种先秦诸子著作文本,乃是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对先秦诸子著作文本研究,并不等同于古已有之的对先秦诸子著作目录版本的研究;而是要探讨先秦诸子著作文本和先秦诸子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先秦诸子著作文本在文体形式上,既有所谓属于文学“散文”的“语录体”(如《论语》)和“对话体”(如《墨子》《孟子》)等,也有属于哲学著作的“论文体”(如《荀子》《韩非子》)和属于历史著作的“春秋体”(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不同种类;各种不同文体中还有不同小类之分。这些先秦诸子著作文本的文体形式与先秦诸子思想之间的关系,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先秦诸子著作文本有“内篇”“外篇”“杂篇”,“内书”、“外书”或“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中另有《管子解》和《管子轻重》)之别,还有“经”“说”“解”的差异,这就不仅是文体形式的问题,还涉及文本作者、写作年代、写作地点及其各自表达的不同思想内容。这里既有语言修辞的文学问题,又有作者和写作时代的历史问题,还有学术思想的学派归属等哲学问题。必须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创新与突破。

     

        对先秦诸子进行文史哲多学科综合研究,当然并非只有对先秦诸子以上几方面的分别研究,更不是先秦诸子以上几方面内容文史哲研究的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和交叉研究。对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及其源流关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哲学思想,但这一研究首先离不开对先秦诸子著作文本的研究,因为这是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最基本的文献材料;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研究,也是考察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特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思想源流关系研究中,本身还包含对先秦诸子学发生、发展、传播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这说明,对先秦诸子以上几方面的分别研究,本身就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主要属于哲学研究范围,对先秦诸子思想各种源流关系的探讨主要属于历史学研究领域,对著作文本的研究则应更多借助于文学研究的方法。只有文史哲各学科互相补充、密切配合,多视角多维度全面考察,才能突破学界原有研究模式的局限,建构一个全面整体的先秦诸子学。相信经过我们对先秦诸子各种思想流派、所有人物、事件及其与地域文化和学术源流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全面深入研究,能够描绘出一幅先秦诸子学思想的全息图和一部丰富立体而鲜活的中国先秦思想文化史。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诸子综合研究”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