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1日 星期日

    始知真放本精微

    ——工笔画在当代

    作者: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1日 05版)
    酸葡萄(中国画)何家英
    白牛(中国画)孙志钧
    天地玄黄(中国画)冯大中
    福佑黑衣(中国画)张存玫
    石头记(中国画)李月林
    宋人赤壁图(中国画)王牧羽
    就位(中国画)彭剑

        【艺境观象】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笔兼工带写,画面结构严谨、繁而不乱,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精品之作;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世俗风情的写照,那么宋代王希孟18岁绘制的《千里江山图》便是锦绣山河的颂唱,此画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开阔而具体,局部皆可独立成画,气势磅礴,意蕴万千;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桃鸠图》以勾、擦、点、染等技法让栖鸠卓有神采、栩栩如生。苏轼更是以诗句“始知真放本精微”盛赞唐代画家吴道子天然逸放却缜密细腻的画风。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题材,其绵延数千年的文脉传承,皆可见到于精微处笔无妄下、收放自如的意趣,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匠心的传承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关注细节、注重写实的传统工笔画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北宋名作《双喜图》一直被定义为工笔作品,其精美的线条和考究的布局令人惊叹,但画面中树、石的处理却具有典型的水墨语言特征。这足以说明,工笔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传承、演变的形态。

     

        “当年,在以潘絜兹先生为代表的老艺术家们的号召下,一批满怀朝气的画家从东西南北汇聚在山东烟台。”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在回忆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之初的情景时,仍旧感慨万千。而中国工笔画学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工笔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冯大中笔下的虎渗透着传统审美与价值观念,同时表现出艺术创造的智慧和胆识;何家英的《酸葡萄》设色朴实自然,将工笔画传统的用线方法与西方造型观念结合运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业已成为20世纪中国工笔画的经典符号。一届届的工笔画大展,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工笔画家。他们的作品已与过往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让工笔画进入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

     

        适逢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较全面地展示了近30年来,中国工笔画领域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的面貌,是一次对中国工笔画创作现状的检阅。

     

    内涵的维度

     

        “开放”精神贯穿展览的每个细节,观者穿行其中,看到功底扎实的传统工笔作品与媒介多变的当代艺术作品并置,心中也许不由得产生疑问:当代工笔画到底是什么?如果说在媒介上不受限制,工笔画存在的意义究竟为何?

     

        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工·在当代”的意涵分为三个维度。首先是在创造精神上“工”的价值:“工”为形态,亦为语言,也是在当代需要重振的“工匠精神”。这种蕴含在工笔画之中的艺术精神,是工笔画不断走向精进、达到精湛的动力。其次,在社会接受层面,工笔画提示人们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沉下心来品味艺术,滋养心灵。工笔画独有的意境和丰富的形式语言细节,能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理解和体验“工”的美学意境和精神内涵。再次,“工”要落在“当代”。工笔画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它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不同时代的生活景象和美学追求。工笔画艺术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媒介、技巧上具备了兼容中西、汇通古今的可能性。

     

    边界的探索

     

        “一个好的艺术家对好的东西一定是来者不拒的。”水墨画家刘庆和认为打破固有的印象是工笔画创新的要素,工笔画的定义正逐渐被一种新的、更宽层面的概念所取代。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的工笔画给观者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一些在“边缘”上行走的艺术家让艺术的边界不断延展甚至被打破,而他们的作品也势必会掀起工笔画的新讨论。

     

        涂少辉的绢本影像装置《析木之津》充分运用各类媒材,探讨了人类和宇宙、科学与神话、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关系;李月林的《石头记》试图在山水与摩崖石刻造像群之间,对隋唐之法做出全新的演绎。很多年轻画家表示,并不将自己局限于工笔画家,工笔只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手段。正如参展画家罗翔所理解,艺术的多元化已不再是“边界”之争,而是在现代生活的整体情境之中,艺术家对个体生命的反思与觉悟。

     

        画家利用工笔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尽精微致广大”的精神诉求,拓宽了工笔画的表现力。他们的艺术探索反映了工笔画在当代独特的发展面貌和艺术家“工笔式”的文心,有技术、有态度、有精神,正所谓“由技入道”。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当下的梳理,更是对理想的致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