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演唱会“天价票”怎么看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9日 10版)

        歌星王菲2016“幻乐一场”演唱会将于12月30日登陆上海。根据各家售票平台显示,演唱会起步价1800元,内场VIP最高价格达7800元,刷新了演唱会的门票价格纪录。据称,所有票在30秒内售罄,其一票难求程度堪比春运,更有消息称场外“黄牛票”炒到了几十万元的“天价”。但随后剧情出现反转,有消息称炒高的“黄牛票”被“砸盘”,有价无市,无人接盘。

     

        王菲演唱会“天价票”怎样看,从中又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扭曲的市场行为

     

        “天价票”是一个宣传的概念,表明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的演出。正规票务网上,流行音乐演唱会的起步价大多是二三百元,而王菲的这场起步价就达到1800元。在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看来“价格反映了需求,属于市场行为”。但有专家指出,“全球唯一一场”“4年一唱”“天后复出”……在这些极具煽动性、诱惑力的语句和话题的推销炒作下,这场演唱会“未唱先热”,实际上扭曲了市场价格。

     

        不同的消费群体,承受力不一样,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过千、过万都算“天价”了;炒到几十万元,“一张票相当于一辆车的价格”,就有些扭曲和离谱了。据王国华介绍,最新消息是临近演出,一些炒高的“黄牛票”砸在手中,“天价”票无人接盘,如此看来,市场也不能接受“疯狂”和扭曲的“天价票”。

     

        对于王菲演唱会的“天价票”,一直有人质疑“性价比”不高,是营销团队的一个“产品”和“生意”而已。“王菲天价演唱会就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包装。”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谢伦灿认为,“明星经济”和“粉丝经济”相辅相成,主办方宣称耗资5000万元打造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演唱会,灯光、舞台、视像都是最高配置,如此“大制作”的用心,就是要把演唱会包装成为“奢侈品”,同时拉来各路“明星”捧场,最终让粉丝来为高价票买单。

     

    放大了的“粉丝经济”

     

        “演唱会现场座位有限,是稀缺产品,营销团队还引入直播,这次王菲演唱会的视频直播也开出了1亿元的天价代理费,延伸演唱会的产业链。”谢伦灿注意到,演唱会是粉丝经济的产物,和以粉丝经济为基础的视频直播契合度非常高,这次演唱会在视频直播中尝试与粉丝的互动,营造场外的“存在感”,也就是要放大“粉丝经济”,充分挖掘商业价值。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何艳分析,有的粉丝是“真歌迷”,面对商业炒作失去理性,一些学生拿父母的钱去追捧天价票,很不值得提倡;还有一部分是“伪粉丝”,是赞助公司邀请的客户,由公司买单,他们到现场不真是为了听歌,而是为了“追明星”,表明自己有人脉和地位,进入了“上流社会”,在进行“高档消费”,这样的浮华和虚荣不值得炫耀。

     

        也有一部分“粉丝”比较理性,深圳一位歌迷表示,“王菲是华语流行歌坛的领军人物,我们愿意多花些钱去欣赏,但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按自己的价值观合理消费,不会盲目追捧天价票。”

     

    加大文化产品的供给

     

        “王菲这台演唱会的票价,超过了所有一线的歌坛唱将。”在国家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芮文斌眼中,炒作王菲的“天价票”折射出这些年华语歌坛后劲不足的尴尬,“没有顶级的新人能取代其位置,表明华语歌坛需要涌现更多有影响力的新人新作”。

     

        “从王菲的天价票,我们看到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与文化供给不足的落差。”芮文斌还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文化产品的供给。为此,芮文斌建议,文化产业界要深入研究文化市场变化,理解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推出消费者认可的有品质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