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审计署发布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公告——

    “精准”整改 成效如何

    作者:本报记者 钟超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11版)

        日前,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据悉,此次整改的依据是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工作报告,相当于在“全身体检”之后进行全面的“对症诊疗”。

     

        “从整改结果看,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纠正。”刘家义表示,截至10月底,整改问题金额共计1605亿元,整改率为84.5%,处理处分3229人次。通过整改,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共计976亿元,制定完善制度2116项,有力地促进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完善规章制度2116项

    ——破解体制机制“痼疾”

     

        “与往年相比,今年整改工作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落实责任;二是更加注重健全长效机制。”审计署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在报告中,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等43个单位的具体整改情况以附件的形式公开发布。记者发现,很多部门都把审计问题作为抓手,以整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例如,审计工作报告披露,“2014年至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单位召开的4个四类会议规模超标,所属食品安全评估中心等2个单位超标准列支、超预算支出会议费131.01万元”。在整改中,2个单位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门制定《会议管理办法》,严格会议支出管理,超标准、超范围费用一律不报销,让部门公务会议有章可循。

     

        “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揭示体制弊端、制度障碍、管理漏洞,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政府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表示。

     

    整改问题金额共计1605亿元

    ——推动财政管理更加规范

     

        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但审计部门并不直接处理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由被审计的有关地方和部门承担。

     

        “总的看来,有关部门和地方对整改工作越来越重视,整改力度越来越大。”审计署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对照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地各单位倒排时间表实行精准整改,按要求逐项、逐条整改。

     

        在民生领域,刘家义介绍,通过上缴国库、归还原资金渠道、收回贷款或借款等方式,有关部门和单位追回被套取、侵占或损失浪费等资金12亿元,其中扶贫资金1.1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8.2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7529.95万元、农林水资金2.2亿元,并腾退收回住房、调整取消保障资格10.58万户(套)。

     

        在中央部门预决算执行方面,“截至2016年10月底,有关部门整改违反财经制度规定问题金额共计76.4亿元、整改率为98.6%,制定完善财务预算、经费管理、内部监督等方面制度64项。”刘家义指出。

     

    对3229人追责

    ——以整改促重大政策落实

     

        以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倒逼改革,推动重大政策落实,是今年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

     

        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是精准扶贫的主线和关键环节。“通过收回后重新安排、加快项目实施、完善手续、加快下拨、调整计划等方式盘活闲置资金333.29亿元,其中扶贫资金7.8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325.41亿元。其余相关问题资金整改正在抓紧实施。”刘家义表示。

     

        “对民生资金及项目审计查出的违纪违法问题,各地均组织深入核实,依纪依法处理。”刘家义表示,截至2016年10月底,有1965人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涉及1591人次,扶贫资金涉及153人次,农林水资金涉及211人次。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国家审计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发挥了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这不仅增强了中央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而且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决心和信心,使之对国家发展与未来形成良好的预期和判断,从而有助于夯实官民信任关系。”南京审计大学教授金太军表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