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画幅·白描——
汇聚智识为国所用,助推发展与民同行。2016年,中国智库的前进步伐越发稳健,独特作用愈加彰显。
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铿锵开局、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战轰然打响。依托不断改进的决策咨询体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国智库整体行动起来,一面谋求自身成长强健筋骨,一面聚焦发展命题孜孜精研。虽然发展尚不充分、改革有待深化,但在决策层与知识界共同努力下,“国有疑难问智库”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这一年,“智库咨政”的政策环境愈加改善,“善用智库”的制度化安排日渐明确。
备受中央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对全国党建研究会、国防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作出嘱托,期待其发挥高端智库作用;7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参会专家多数来自智库。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重申智库建设重要性,肯定成绩、直指不足:“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
政策环境改善——从《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一系列国家级文件出台,对体制机制、项目管理、人才发展、薪酬分配作出全新部署,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全方位配套支撑。
高端智库建设推进——本年度召开两次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全体会议,发布《2016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方向和重点课题》,促进智库管理运行逐步规范化。
各部委、省市区积极作为——工信部、国家民委等纷纷印发本系统智库建设意见;江苏、山东等地积极建设省级重点智库、选拔智库领军人才……
逐渐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决策咨询体制,给智库咨政以法定地位;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的决策过程,使原有“试错式改革”中的问题逐步得以克服。
这一年,智库治理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冰,由一个个“活力分子”构筑的新型智库共同体日渐成型。
适宜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为智库“松绑助跑”的关键所在。2016年,完善治理制度和组织架构,成立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等决策机构;有效统筹凝聚资源,实现运转“一盘棋”与资源效益最大化;试水全新的人才选聘激励机制,尝试开辟中国特色人才“旋转门”;创新经费筹措管理机制,打造与智库需求相匹配的资金“蓄水池”……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为满蓄能量的智库解羁绊、添动力、强后劲。
内强筋骨,外重协同。2015年掀起的“智库联盟”风依然劲吹。更进一步,以“中国智库索引”上线、首批来源智库名录公布为标志,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智库共同体趋于形成,智库之间的联动、沟通与协同愈加便利。
这一年,决策咨询与政策研究硕果盈枝,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智力支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化解过剩产能、“三农”问题与精准扶贫……几乎每个经济热词背后,都有智库给出的前瞻分析、政策建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几乎每项国家战略的实现,都离不开智库的精研深思、深入谋划。打造国家发展的战略库、聚智池,提供辅助决策的大战略、巧方案,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清晰彰显。
这一年,舆论场上的智库声音空前响亮,成为阐释政策、增信解惑、引导民众的时代强音。
经济形势应时而变,智库解读适时而动。小至“中国经济每月谈”“世界经济季度谈”,大至“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经济年会”,各智库设坛开讲,廓清思想迷雾,传播睿智之识;新政出台万众瞩目,权威阐释春风化雨。“十三五”规划、新发展理念……智库专家深度解读,既架天线更接地气,成为百姓信赖的“政策代言人”。
这一年,“智库外交”新军突起,成为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特色载体、“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最佳使者。
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闭幕,习近平主席会见记者,特意向智库致谢,G20的幕后英雄——T20(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居功至伟。在三家牵头智库召集下,T20举办10场会议,在海内外媒体上密集发声,为峰会圆满举办作出重要贡献。
7月12日,“南海仲裁”闹剧上演。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高端智库广泛邀集国内外政要、学者,在国内外连办三场研讨会,面向国际发出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国际法权威的坚定声音。
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走入国外民众内心,把中国方案、中国立场书写在世界人民面前,智库外交优势独具,在公共外交领域架起凝聚共识、增进情感的坚实“桥梁”。
2016,中国智库风采初绽;2017,智库中国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