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多些“咬文嚼字”的较真精神

    作者:李思辉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5日 07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说语话文】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揭晓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载(zǎi)人飞行”“一揽子货币”以及林丹道歉微博中写的“做为一个男人……”等入选。

     

        岁末盘点十大语文差错很有必要,人们可以借此检视和反思当前的语言文字差错,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不过,网上还是有一些不同声音,比如有人指摘挑错是“鸡蛋里挑骨头”“太较真”,也有人认为此举“斤斤计较很无聊”。这让笔者联想到生活中人们对语言文字差错的疏忽大意、过度宽容,乃至习以为常。

     

        一般人一般场合的错误姑且不论,就说在严肃的讲台上,讲学授课者也常常有恃无恐地出错,缺乏对语言文字规范表述的敬畏;在文艺创作和新闻出版实践中,每遇错别字刊出,一些人总有“文字工作哪有不出错的”等托词,似乎不出错反倒不正常;还有一些人过度依赖网络,离开了电脑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是及时勘正错字了。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即便发现错别字也常常抱以无原则的“理解”,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凡此种种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的处事态度。这态度看似中庸无争,实际上对社会危害极大。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像古人学习。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语言文字上不较真,错误的读音、错别的文字就会以讹传讹、大行其道;学术上不较真,弄虚作假、想当然的风气就会抬头,学术诚信、伦理就可能崩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不较真,不法商人就有了可乘之机,有毒有害产品就会荼毒百姓;公共规则践行上不较真,文明有序就可能变成“非秩序”“无秩序”,乃至混乱状态……这不是危言耸听,上述有关不肯较真之种种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多有体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醒。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说过,中国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应该学习认真,除去这一味药外,没有别的药了”。胡适先生专门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名曰《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国人的不认真精神。为什么要较真,因为只有较真才有精细,才能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做事风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如今,一些国人的马马虎虎,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二战后的美、日、德等国的严谨认真之间,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实体经济中,就表现为产品制造品质工艺的落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被动。越是略显浮躁的时代,越是需要一股子较真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着手,做文章多一分细致,做人多一分较真,做学问多一分严谨,做事业多一分认真,从而“作天下大事于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