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如何看待所谓“死亡税率”

    作者:本报记者 杨亮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06版)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近日表示,计划赴美投资10亿美元建厂,因为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负太高。接着,有教授惊呼中国税率过高,是“死亡税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何看待企业税负问题?怎样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成本?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学者。

     

    理性看待宏观税负水平

     

        一些自媒体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实际税费负担接近40%,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死亡。”或称作“死亡税率”。

     

        “这一说法不靠谱,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概念,没有实际依据和调查口径,更多属于情绪表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指出,这一说法的提出,激起了社会公众特别是企业界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绪宣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树民认为,“死亡税率”的说法太夸张。一国税负的高低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拿中国的税负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宏观税负其实不算高。以增值税为例,我国最高档为17%,与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增值税最高档相比并不算高。

     

        有企业家称“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这种计算税负的口径是有偏差的,它实际是把保险费、土地成本、电价成本,甚至“五险一金”等成本,统统“算账”计入税收负担,从而得出税负过重“逼死”企业的结论。

     

        “但若单就制造业和美国比,中国企业承担的税负的确高一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美税制不同,美国以直接税为主,针对企业的税收较少,主要面向家庭、个人缴税;而我国以间接税为主,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主要面向企业征收。

     

        “这种税制的差异是历史形成的,与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的人均收入水平等相关联,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客观。”岳树民说。

     

    税减了,企业为何还觉负担重

     

        “我国为促进经济稳增长,减税降费力度远超其他国家。”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指出,除了营改增减税之外,我国还推出了小微企业减免税优惠,以及取消了几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税费负担。

     

        很多人问,为什么减税力度大但企业却感到负担更重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指出,虽然“死亡税率”这样的观点过于夸张,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税负“痛感”强烈。这一“痛感”是多方因素交织的结果。

     

        一方面,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现金流趋于紧张,对税收问题变得更为敏感;另一方面,水电气成本、制度性成本、人力用工成本等形成沉重的综合成本,共同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对企业而言,税费感受是紧密相连的。如果税减下来,但是费没降下来,企业仍会觉得负担过重。”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学家张连起说,要减轻企业税费“痛感”,清费尤为迫切。

     

        “有些地方政府的收费项目可谓五花八门。我曾作过一个统计,就房地产行业而言,相关收费就达97种。不少企业分不清楚,会把这些费统统当成税。”张连起说,这些随意性高、不规范性收费,带给企业的负担,远高于统一征收、较为规范的税。

     

    减轻企业“痛感”,成本怎么降

     

        事实上,针对企业面对的困难,官方一直在寻找对策。2016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经过1—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现在制造业的利润,差不多也就是5%左右,这费那费一多,企业很难承受。降成本,首先要把费降下来。”张连起说。

     

        在李万甫看来,国家应加快清费立税进程,切实将适合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项目、基金项目改为税收。“此外,还要在明晰政府事权和规范政府支出的前提下,减少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强制占有和使用的份额,着力把握好减税降负主基调,为刺激企业投资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扩大消费能力,预留空间。”

     

        “被广泛指责的税负,其实并非企业经营压力上升的主因。”刘尚希认为,体制与机制不畅,才是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除了外围经济环境变化,在国内由于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导致要素成本较高。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社会运转效率较低,百姓生活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较高。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同时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用能成本、物流成本。这些措施,均剑指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的“痛点”。

     

        刘尚希表示,从长远来看,减税仍有必要。但减税相对容易,更难的是推动经济社会改革,这才是降低企业负担的根本出路。

     

        (本报记者 杨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