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适应新的形势 做好“人的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倪邦文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4日 07版)

        【知行论坛·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与客体、目标与层次、内容与形式、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主动适应主客体关系新变化

     

        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教育活动认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一项明显表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上,过去往往将教育者摆放在主体的“高势位”,而将受教育者置于客体的“低势位”,形成“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从而形成了不平等、不对等的主客体关系,也影响教育效果。

     

        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一代。良好的生活条件、现代的教育,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宽阔,自我意识更强,更自信,更喜欢尝试新事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使得他们具备了更现代的思想意识和更多元的价值观念,更加重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总体来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及独立化,都是远远超越前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现在的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处在塑造期,心理尚未成熟,更需要正确引导。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主动适应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新变化,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增强互动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准确理解目标与层次

     

        确立科学的目标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层次,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使命的最新概括,实质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四个服务”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目标是由总体目标决定的。针对青年教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广泛性和先进性的角度来确立不同的具体目标。

     

        从广泛性来看,“四个服务”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从先进性来看,要求我们在广泛性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科学把握内容与形式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内涵,范围更广,既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意识形态工作,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既包括社会责任感教育,又包括社会实践教育;既包括人文关怀,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既包括高校的和谐稳定,又包括高校的校风学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强调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产生思想问题根源的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涵,对形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形式由内容决定,服从和服务于内容。如果墨守成规,沿袭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很难取得实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采用青年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润物无声地给青年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使他们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涉及各个方面,总体要求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彻落实这个总体要求,重点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二是其他各门课都要发挥好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四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社会蓝图与现实图景相对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社会理想和长远目标,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指向,也为青年师生发展提供日益丰富完善的社会条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贯穿青年师生成长发展全过程,为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条件,也为他们建功立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师生在投身党和国家事业的同时,非常关注自身发展和个人成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既会受到师生接受心理机制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当下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实现社会蓝图所需要克服的阶段性难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民生问题也令人关注,解决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任重道远;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师生自身面临的社会境遇等都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去二三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也曾先后遇到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统筹各种举措在发展中予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相信,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现实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将在发展中不断得以解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与现实,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既要引导师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的社会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又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弥补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