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四川文理学院:

    施行“一科多考” 撬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余文盛 王晶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06版)
    学生自主研发的硬币分类清点机获成果认证

      【广告】

     

      考试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教师考什么、如何考,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了发挥考试在教学改革中的导向、评价、反馈和激励功能,四川文理学院推行“一科多考”,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考试方式、内容、命题、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改革,力求构建客观公平的多元动态考试评价体系,探索教学改革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由此将带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变化。
     


    施行“一科多考”   解放了学生


      四川文理学院倡行“一科多考”,将学业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考试为该课程学习结束组织的考试,对考试不合格或缓考的学生,学校组织第二次考试,此为第一阶段考试;第二阶段为参加上述两次考试后,成绩仍不合格或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可申请再考三次,以最好的一次成绩登录学籍档案。校长王成端教授认为:实行“一科多考”,不仅是考试机会的增多,而且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学生轻装上阵进行学习、复习和参加考试,将期末考试的压力变为持久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水平;有利于学生通过考试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查缺补漏,多次考试的过程,也将成为学生不断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多次考试机会 , 并以学生最后满意的成绩载入学籍档案,意味着学生将告别补考的困扰,将关注点聚焦在学习的过程中。


    评价方式多元   挑战了教师


      实施“一科多考”,将从传统的注重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将向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机考方式,闭卷、开卷相结合;课程成绩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可选择集中性考试评价、认证评价、审核评价、成果评价等方式。如实践性课程,学生以职业经历、职业培训、实习实训、调研报告、课程设计、科技创新成果或作品等经审核获得成绩;专业通识课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学科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通过社会认可度高的水平测试和资格考试后,也可申请认证确认为课程成绩。王成端校长说:“考核方式多样化后,打破了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更加注重学科和课程的知识属性,更加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评判,使学业成绩考核更加趋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更加有利于学校‘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序推进。”
      评价方式多元化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将更加关注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与拓展、学科知识前沿与动态、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意识的培育,会有更多的思辨与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路人”和参与者的作用将比传统考试模式中更加凸显。四川文理学院早在3年前就开始谋划和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以5年为周期,遴选教师下基层,到生产、管理第一线挂顶岗工作和兼职,参与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并在职称评审、项目立项和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已考核认证了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在教学和实践实训岗位担当重任。


    推动教考分离   考验了管理


      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科多考”为学生提供了多次、多元选择的机会,但如何保证考试内容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成绩的可比性,也给考试考核的组织、认证和评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学校教务处处长邓杰教授表示,仅2016年春季学期首次实行“一科多考”的19门公共课,已有566个班级参加首考、2214人参加“二考”、456人申请“三考”。到2017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将全面纳入“一科多考”,覆盖所有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全年固定组织6次集中考核,认证、成果类评价考核定时接收申请。如此下来,教学管理部门将面临考核组织工作的海量剧增,考核评价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
      为解决“一科多考”中诸多技术性问题,学校单独设立了考试中心,创新管理平台,实施考前、考中和考后全方位一站式管理。目前,考试中心已自主研发在线考试系统,将出题、判卷、统计分析、成绩管理、考试考核申请等工作全部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节省人工成本;正在建立覆盖教学计划内所有课程的试题库,组织各专业骨干教师组建出题小组,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命制不少于10套的题量,突出不同题型的最佳测试点,然后经审题专家组随机测评,保证在线考试系统随机组合的多套试题具有可比性和区分度;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在线学习平台,加快考试管理与评价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出台《试题库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实施意见》等配套制度,为考核评价常态化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和制度保证,以确保“一科多考”改革措施的如期实现。


    倒逼教学观念更新   撬动了改革


      “‘一科多考’不仅仅是考试的改革,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考试机会的增加。它会触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全面革新,会倒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推动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识记型考核等方式,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推动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学校党委书记王洪辉教授所言,“一科多考”看似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实际涉及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所有参与者,以及与教和学有关的诸多环节,既有观念性的更新,更需要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学的目的不是考试,而考试的目的在于诊断教学、改进教学,更好地控制教、引导学、深化改,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实质是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实施“一科多考”,要求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要从“为考而学”向“为学而考”转变,从重知识识记向重知识运用与实践技术转变,教学和考核的重心将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实践操作、创新思维、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加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依据考核评价方式的变化,更新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不仅能教授知识,还要有能力指导学生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教学管理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考试系统获取大数据,及时分析和反馈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预警和激励作用;学校绩效考核办法也应作调整,有效运用“一科多考”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区别劳动付出的质和量,激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整体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