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治霾神器”就是变相数据造假

    作者:尹卫国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11版)

        近日,某市有居民发现,自家住宅附近一处空气监测点周围,每天都有一台雾炮车不停地喷洒水雾降尘。听环卫工作人员说,作业线路是上级规定的。

        这种情况在许多城市其实很普遍。据环保专家介绍,被称为“治霾神器”的雾炮车,虽然对降霾作用甚微,但对抑制扬尘效果却明显。目前,环保部门主要以AQI(空气质量指数)来评价、考核各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六项污染物指标。显然,通过洒水降尘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等数值,从而达到改善空气质量指数的目的。

        因此,雾炮车“不辞辛苦”地围着空气监测点转,道理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可以让监测点附近变得干净、清洁。既然环保部门对城市AQI的实时监控主要通过调取监测点的数据,那么监测点周围的小环境变好了,AQI数据自然就好看起来,政府防污治霾的压力就会减轻。

        说得更直白些,此种做法就是一种变相的数据造假——虽然有别于用棉花堵塞空气采样器之类的赤裸裸的环保造假行为,但因为不能真实反映城市的AQI数据及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且与市民的感受大相径庭,因此难以得到公众认可。

        目前不少城市的空气监测点大都设在公园、山顶等通风条件及空气质量较好的地点,想来也容易理解:如果将空气监测点设立在闹市区,万一出现污染曝表的情况,岂不让人难堪吗?可是,治理雾霾任重道远,需要长期的努力、艰辛的付出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而不是在美化数据上搞小动作、掺些水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真实的。如果污染没减轻、空气质量没好转,那么数据再漂亮,也忽悠不了市民,反而有损政府公信力,可谓得不偿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