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科普不能忽视老年群体

    作者:李侠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10版)

        【灼见】

     

        如果把科普事业比作一种产业,就需要在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之间实现精准对接与契合。但遗憾的是,当下科普的现状呈现出产品总量不少,市场反应冷淡的景象。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潜在消费群体的定位不准确,出现了重视过度与重视不足的不对称布局,甚至出现了对某些群体的遗忘与忽略,比如说老年人群体。

     

        对于科普产品的有效消费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有独立消费能力;其二,有可支配的闲暇时间。老年群体满足科普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但市场上却鲜有满足老年人消费偏好的科普产品,这个领域成为科普谱系上的荒芜之地,导致老年人的科普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有2.12亿人,占人口比例高达15.5%,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还将继续增加,有研究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有老龄人口2.48亿(占17.17%),2025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人,2040年老年人口达到峰值。另据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8.6万亿元,2040年达到17.5万亿元。由此可见,任何忽略老人存在的计划与愿景都是存在缺陷的。

     

        同时,将老年群体作为科普对象,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更具有需求的弹性与迫切性。

     

        需求的弹性越大,需求的迫切性也就越低,可替代产品也越多。反之亦然。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老年人而言,曾经的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之需,更是获得意义的一个渠道,这也是哲学家阿伦特所谓的人的活动从劳动到工作转变的积极生活模式之一。一旦退休,那就意味着获得意义的主要渠道被堵死。接受科普知识,恰恰是补充意义库存不足的最好策略。

     

        当下科普工作主要集中于人群中的“青年坡”阶段,导致这个群体遭遇知识供给的过度饱和状态,从而呈现出科普效果不理想的局面,然而人群中的“老年坡”阶段则处于供给严重不足并被忽略的地位,而这部分群体处于对知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迫切性较高状态(这些被遮蔽的偏好需要挖掘与培养)。因而,为了盘活这个年龄区间的智力资源,需要科普工作者结合老年人的阅读偏好从事科普创作,比如,调查老年人的科普内容偏好,以及产品的排版、设计、字体、印刷等环节都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最大限度提升老年人的科普体验。一旦老年人获得了科普知识,既可以增加其自身的存在感,同时还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