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党政同责 综合考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就《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答记者问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刘坤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04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制定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评价考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和“指南针”。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办法》具有哪些新特色、新亮点?将会产生怎样的导向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

     

        记者:制定《办法》的原因是什么?《办法》的出台有何意义?

     

        张勇: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制约,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老百姓在生态环境改善上有没有获得感,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来检验。

     

        《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加快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引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改变“重发展、轻保护”或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倾向和现象;有利于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实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评价考核工作将如何开展?

     

        张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采取年度评价和五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最严格耕地保护等现有专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采取五年考核,而不是年度考核,是因为考核目标主要是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目标期限为五年,考核时间与目标期限保持一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是一个较长的累进过程,以五年为期进行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衡量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是综合性考核,可否替代现有的专项考核?

     

        张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在现有专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目前不替代专项考核。现有资源环境专项考核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开展方式、方法、时间等差异较大,一时还难以通过综合性考核完全替代,继续开展专项考核也有利于保持相关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形成有力支撑。

     

        记者:评价考核工作如何应对我国各地区情况差异大的难题?

     

        张勇:在目标分解上,《办法》要求有关部门要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禀赋等因素,将考核目标科学合理分解到各省、区、市;在结果应用上,今后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时,会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特点和发展定位,予以差别对待。

     

        记者:如何保证《办法》的贯彻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张勇:为抓好办法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和差异,科学分解目标,使各地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通过努力来实现“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门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跟踪推进落实情况,提出考核等级划分建议,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目标体系。同时,强化结果应用,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本报记者 冯蕾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