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16年的中东:历乱求治 危中有机

    作者:刘中民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12版)
    12月19日,在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市吉卜林临时安置点,一名从反政府武装控制的伊德利卜省撤出的老人抵达叙政府控制区后热泪盈眶。 新华社记者 杨臻摄

        【国际观察】

     

        2016年的中东形势继续延续了中东变局以来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中东地区动荡在继续加深、扩散和外溢,并突出表现为沙特与伊朗断交危机、美俄大国博弈加剧、土耳其未遂政变、“伊斯兰国”在欧洲和中东发动多起大规模恐怖袭击、库尔德问题升温、油价持续低迷、中东国家转型步履蹒跚等危机事态。另一方面,经历长期动荡的中东也出现了乱中求治的一线生机,从地区层面看,尽管域内外大国的博弈在不断加剧,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的共识有所增强;从国家层面看,虽然中东国家的转型进程仍十分艰难,但人心思定、避乱求治、寻求发展正在成为地区国家和人民强烈的共同诉求。

     

    美俄博弈斗而不破

     

        在全球战略层面,2016年中东动荡持续加深的根本原因在于美俄中东战略的调整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博弈,但美俄关系始终处于有限对抗、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并没有走向大规模的全面对抗。

     

        总体收缩、可控型领导、战略减负和责任承包构成了美国中东战略的基本特征,而俄罗斯则在美相对退缩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中东的战略介入,以军事打击“伊斯兰国”助力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同时把中东作为其突破乌克兰危机后战略困境的主攻方向。美退俄进的战略态势以及双方围绕叙利亚危机、打击“伊斯兰国”、争夺地区力量的矛盾,都使地区热点问题和地区力量的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化。

     

        同时应看到,俄罗斯对中东战略投入的增加仍是一种基于局部利益的有限投入,俄尚不具备与美国和西方全面争夺中东的实力与意愿。因此,美俄中东博弈具有有限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双方在叙利亚问题、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仍存在合作和利益交换空间,并未走向全面的大规模对抗。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俄美将继续围绕叙利亚问题、打击“伊斯兰国”、争取地区大国等展开争夺,但双方也会围绕地区热点问题进行有限的合作。

     

    地区格局持续失衡

     

        2016年,中东地区格局的失衡进一步加剧,突出表现为土耳其、沙特两个地区大国的战略环境持续恶化,其大国雄心更因内外交困而连续受挫。

     

        首先,以沙特与伊朗为核心的两大阵营的地缘政治和民族、教派对抗日趋固化,但双方的对抗更多为代理人竞争,并未走向全面的直接对抗。2016年伊始,沙特与伊朗断交危机导致双方的对抗公开化、阵营化,双方的矛盾并非简单的教派矛盾,而是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地缘政治矛盾、阿拉伯民族与波斯民族矛盾、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三大矛盾的叠加。双方对抗的态势呈现出龃龉不断但又不会走向战争的特点。解除制裁后的伊朗崛起的势头日趋明显,但仍难在短期内走出长期遭受制裁所导致的困境;沙特虽然大国地位仍在,但因伊朗崛起、低油价冲击、外交困境、沙美盟友关系倒退而陷入了严重的战略焦虑。

     

        其次,基于谋求大国地位、争夺地区主导权、解决国内库尔德问题等多重目标,土耳其四面出击,但严重受挫。近年来,土耳其在巴以问题上与以色列交恶,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伊朗角力,在穆斯林兄弟会问题上与埃及塞西政府斗法,在库尔德问题上与伊拉克、叙利亚发生冲突,在叙利亚问题和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与俄罗斯博弈。2016年,土耳其深受未遂政变、库尔德问题、恐怖袭击频发等问题的冲击,近年来的风光不再,其外交已经趋向谨慎和内敛。

     

        除伊朗、沙特、土耳其三强外,埃及因国内动荡和经济不振地位大降,但塞西政府正在谋求重振地区大国地位,埃及成为地区大国的基础犹在。以色列安全环境大幅改善,除在巴以问题采取更加保守的政策外,目前不具备主导地区事务的条件和能力。

     

    求稳求治已成共识

     

        总体上,中东国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埃及和突尼斯为代表历乱求治的国家,总体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前景仍难以乐观;二是以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伊拉克为代表持续动荡的国家,目前尚处于严重动荡之中,国家重建严重受阻;三是面临转型压力的大部分其他中东国家,这些国家均在通过政治经济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2016年,前两类国家仍处于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的胶着状态,并无新的突破;面临转型压力的国家则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海湾阿拉伯国家正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二是土耳其未遂政变的发生暴露了其面临深刻内部压力。从整个地区层面来看,人心思定、避乱求治、寻求发展正在成为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诉求。

     

        首先,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即传统的产油大国,在积极探索国家转型,力图通过实施中长期经济计划摆脱单一的经济结构。2016年,沙特提出了“2030愿景”,阿联酋制定了“2021战略规划”,卡塔尔制定了“2030国家发展规划”,试图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发展,但其前景仍有待观察。

     

        其次,经济增长放缓、恐怖袭击频发、外交困境加深,特别是未遂政变的发生,暴露出土耳其存在深层次矛盾和危机,表明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的十余年繁荣稳定难以继续。当前,世俗与宗教、国家与社会、“威权”与“民主”、军队与政府、民族与宗教、国族与族裔的矛盾,构成了土耳其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土耳其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双重困境。

     

        最后,在经历中东政治变局以来的长期动荡后,发展和稳定成为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迫切的共同诉求,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避乱求治的愿望更加强烈。根据《阿拉伯舆情指数》调查显示,对“阿拉伯之春”持积极态度的阿拉伯民众的比例已经从2013年的61%下降至2015年的34%。2016年的《阿拉伯青年调查》数据显示,53%的阿拉伯青年认为稳定比民主更重要,持相反态度的比例仅为28%。民心思定、避乱求治、寻求发展,正在日益成为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诉求,这或许是动荡中东的希望所在。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