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

    以中国语言展现民族艺术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见习记者 张进进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1日 08版)

        大型多媒体原创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日前在第三届江苏省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完成国内首秀。这部由镇江艺术剧院与北京华江亿动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文化精品,曾于2015年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剧场进行全球首演,受到国际媒体广泛好评,平均上座率在九成以上,实现了口碑与市场双赢。

     

    国际化需要中国语言

     

        《春江花月夜:赛珍珠》由中美30多位舞蹈家联合演绎,通过舞蹈语汇讲述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故事。将孔子、太极、书法、古琴、杂技等中国元素融于国际舞台是该剧的一大特点,也是镇江艺术剧院运用国际表达阐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东方思想智慧的大胆尝试。“明年《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将在国内大范围巡演,在这之前,国内的几十场演出计划已早早被排满。”该剧制作人唐晓蕾表示,鉴于其他“走出去”剧目回归本土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将进行二次改编,希望它在国内市场也能实现口碑与利润双赢。

     

        镇江文广集团董事长张兵说:“用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中国元素的对外输出,不单是我们也是所有院团的梦想和情怀,更是树立院团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但他们并未满足于仅仅输出元素,而是要把中国故事从中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情感”“人性”角度完整地讲述出来。因此,《春江花月夜:赛珍珠》虽然是在美国加工完成的,但国内制作团队自始至终都严格把控着作品创作的核心立意,确保它讲的是一位美国女作家与中国的情感故事。

     

    民族化需要时代表达

     

        创新与民族性兼顾,是艺术界老生常谈的话题。镇江艺术剧院参与打造的“准风月谈”剧坊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它以实验剧场为依托,不断推出带有创新性的演出。话剧《命中注定》就是该剧坊的代表作之一。

     

        “一种艺术民族化,就是要让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的美学追求。”《命中注定》的编剧尹韬说。作为从西方引进的艺术,话剧《命中注定》却运用了大量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中国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为国内外的话剧家所敬佩,他们认为那是中国戏曲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要让话剧演员短时间就学会戏曲身段,并上台表演,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尹韬从2002年便开始大胆启用戏曲演员演话剧,这为《命中注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观众刘女士说:“许多舞台艺术所谓的换汤不换药似的求索创新,都不能称之为成功。而《命中注定》在颇具现代感的话剧表演中使用中国戏曲手法讲述民族故事,赋予了中国元素最有效的时代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直达心底的民族情感。”

     

    市场化需要跨界融合

     

        其实,像《命中注定》这样演员的“跨界”融合,镇江市艺术剧院一直在做。自从20世纪末合并了镇江市歌舞团、扬剧团、越剧团、曲艺团、镇江市文艺学校之后,镇江市艺术剧院一直在尝试让歌剧演员融入戏曲舞台、杂技演员融入舞剧舞台、戏曲演员融入话剧舞台,力求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具备跨界表演能力的院团。

     

        同时,他们也在转变思路,从过去创作、表演、营销的“全武行”,转变为大型项目的配套“供应商”。正如张兵所说,联动院团以外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元素,能快速有效地打通剧目创作、制作与演出市场的对接,从而培养市场意识,实现各项资源的跨界融合。“华江国风原创”剧目走出去、“长江国际音乐节”的打造,都是镇江艺术剧院和系统内具有广泛资源与市场运营能力的公司联动的结果。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见习记者 张进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