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12月19日,德国柏林、瑞士苏黎世和土耳其安卡拉接连发生恐怖袭击,造成包括俄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内的10余人丧生、50余人受伤。恐怖分子的暴行如此猖獗,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在三起恐怖袭击事件中,施暴者的动机虽未被警方完全掌握,但已显露出与中东局势的确切联系:刺杀卡尔洛夫大使的恐怖分子在行凶时高喊“不要忘记叙利亚”。
施暴者手法不一,或驾车辗压圣诞集市里的无辜市民,或公然在清真寺和画展上开枪行凶,其终极目的却是始终不变的:用血腥的恐怖让平民恐惧,让目标国决策者退缩。
面对恐怖主义,最可贵的是冷静。
首先要冷静观察。恐怖分子在2016年岁末的疯狂,丝毫掩盖不了恐怖主义在这一年遭受的重创。2016年,俄罗斯方面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均加大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力度,“伊斯兰国”身陷围剿,苏尔特、摩苏尔、拉卡等巢穴不保,控制区域严重收缩。无论恐怖势力策动什么样的血案,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其次是冷静应对。人们欣慰地看到,俄土双方领导人在恐袭发生后同声相应,均谴责施暴者目的是“破坏俄土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阻止在叙利亚有效打击恐怖主义”,“这一目的不会得逞”。实际上,恐怖袭击事件非但无法伤害俄土关系,反而有助于推动双方在反恐和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当前,土俄和伊朗正在酝酿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新方案。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是俄土两国的共同目标,而随着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土耳其需要借助俄维护自己在库尔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
面对恐怖主义,最可贵的是团结。
美西方与俄罗斯尽管在叙利亚内战和国家政治前景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围绕叙政府军收复阿勒颇的战事矛盾尖锐、角力不断,但双方均试图谋求针对“伊斯兰国”的合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军方表示将重审打击“伊斯兰国”的战略,不排除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合作的可能性。
恐怖分子的孤注一掷注定无法得逞,因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恐袭经历中已达成越来越强烈的共识: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打击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行径,是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职责和优先任务。
面对依旧严峻的反恐形势,国际社会的冷静和团结应体现在:一是要摒弃“双重标准”,在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下形成反恐合力;二是要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遏制恐怖主义蔓延扩散势头;三是要着眼长远,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综合治理手段,走标本兼治反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