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职业教育“中国品牌”该如何打造

    作者:主持人:本报记者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10版)
    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罗良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车身修理项目银牌。资料照片
    日前,以“开放·融合·引领”为主题的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论坛在上海举行。资料照片
    杨进
    郭为禄
    张岚
    于兰英
    李进
    唐盛昌
    周齐佩
    徐卫东
    罗良

    编者按: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前不久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用“香”“亮”“忙”“强”“活”“特”六个关键词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各地都在进行各种有益尝试。在日前举行的以“开放·融合·引领”为主题的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撷取其中部分观点鲜明的内容以飨读者。

     

    出席嘉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杨 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郭为禄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 岚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总支书记 于兰英

     

        上海杉达学院院长 李 进

     

        上海中学原校长 唐盛昌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 周齐佩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师 徐卫东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罗 良

     

        主持人:本报记者 曹继军

     

    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就越需要高质量、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全球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本质,以及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技术和通讯的形式,这就意味着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和产品、服务的质量,工商业特别需要高技能、能动性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从业人员。

     

        上海正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正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是一种文化,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习者,要将创新融入学习者成长全过程,因此,必须动员和调动全体职业院校教师的参与,改造我们的学习。

     

        郭为禄:我觉得中国的职业教育,上海的职业教育应该有场“大戏”。而且这个“大戏”的序幕已经拉开。那我们讲到一场“戏”的话,那它首先一定有背景,这个背景是什么呢?我姑且这样描述,这个背景其实有个“世界地图”的概念,所以这个背景中一定有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全球视野这样一个概念。

     

        第二,它一定有中国元素。比如说“一带一路”、中国制造、上海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等。未来到2040年,上海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也是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主角是谁?我认为,是学生、教师、校长们,比如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车身修理项目银牌的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罗良、毕业后远赴中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沈扬、受益于赴德进修学习并成长为专业带头人的徐卫东老师。学生跟老师们是职业教育的主角。

     

        第三,在这一背景下,这些角色演的是什么戏?内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校长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很重要一点是我们要推进产教融合、推进教育国际化。

     

        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好,小康社会建设也好,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科学家、需要教授、需要工程师、也需要技术工人、高级技师。但近年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还是不足,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把人才政策中的知识化、专业化简单地等同于高学历化。社会上,把各方面的待遇跟学历挂钩,这违背了人才的科学评价,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杨进:世界质量管理大师Crosby把质量定义为“满足需要”。下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是要不断地改进教学与训练的各个环节,努力向“顾客”提供真正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教学与训练的服务,也就是说,提高质量的过程就是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过程,这也就是当前职业教育作为教学与训练机会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通过建立预测和反馈机制,跟踪和调查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岗位变化,预测技能需求,开发相应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把工作世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责任承担者应该是学校里与学生最直接打交道的个人和组织。也就是说,质量在于基层,质量在于教师,质量在于教师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把职业院校广大教师动员和武装起来,使他们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并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掌握生产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变化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克服我们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脱节的问题。我们的专家、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校长必须紧密关注企业需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张岚:我认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有几个重要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理念,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对于职业教育,我认为要突出精益求精的素质和工匠精神,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这可以从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选手的素质看出,再就是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深入人心,常抓不懈,形成习惯。第二个关键是标准,就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国际标准,也就是高标准,例如世界技能大赛,在焊接的工艺当中,国外是要求会三种不同的材质,焊接点也是要多方位,而我们一些学生只会一种材质只会一种焊点,这就是教学的标准没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今天上海市教委介绍了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第三个关键是开放,就是把门打开越大越好,向老百姓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国际开放,开放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核心要素,上海正准备筹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我们就准备把赛场安排在面向社会的场所。做好了这几方面,我们人才质量就会有足够的底气。

     

        于兰英: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呼唤,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

     

        我们立足上海,放眼全球,博采众长,打造“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所学校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先,以现代学徒制、TAFE模式、“双元制”模式等为鉴,大胆革新,形成了中外联合培养人才的多种特色模式。在“十二五”期间,本市共有12所中职校、21个专业,与8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了5605名中职生。

     

        在原有66个市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我们放眼全球、开发对接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标准的国际对接为基础;以体现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为借鉴;以教学条件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为保障。

     

        从2012年开始,我们先后开发了52个体现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涉及15个专业大类,分别对接了9个发达国家及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职业能力标准,形成了既体现国际水平又贴近本土实际的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接国际标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国际素养都有显著提升,在“十二五”期间,本市共有3628名中职学生获得了22类国外权威职业资格证书,涉及7个发达国家或国际性组织。2016年境外就业的中职生有297名,较2015年有显著提升。

     

        标准的开发研制和常态化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为此,我们采取问题导向、科研先行的策略,联合华师大职教所,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下大力气抓好方向引导、结构布局、主次兼顾、技术支撑的问题,抓好理论研究与实践转化的问题,研制了《指导手册》,确定了从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开发到培养方案制定等详细的技术路径,使人才培养国际化改革有长远的眼光、有统一的布局、有科学的技术支撑、有可操作的实践策略、有可推广可辐射的成果经验。

     

        成熟的跨部门合作机制是上海中职课改屡见成效的制胜法宝之一。我们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联动共赢的合作机制。在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试点实施的改革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扩大合作,广泛邀请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内外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职教专家,共同参与其中、多方发力。这使我们的标准既适用于教育内部,也可供企业培训、社会培训参考借鉴,进一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的调整更新。

     

        不论是专业标准开发还是实施,我们都采取小范围先行试点、系统总结反思、再逐步推广的工作路径。分三批先后开发,分四批逐步试点实施。同步进行工作总结与经验提炼,形成了相关典型案例集,供本市学校推广实施借鉴。

     

        罗良:我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了银牌成绩,这主要归功于在学校学习时,采用大赛标准给我们教学,平常学习的专业知识也是与大赛的要求一致,更重要的是老师平时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程序,注重素质方面的培养。比赛时工业清洁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一颗螺丝钉掉在地上,也不允许工具乱摆乱放,所有动作必须是一步到位,不能有多余重复性动作。记得在巴西比赛的时候有一名国际裁判,他经首席裁判同意之后拍摄我的修理过程,比赛结束之后他过来跟我说:“你太棒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技术,我要把它带回去当作教学片。”那一刻我觉得特别自豪。

     

        杨进: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从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不应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手中的教育,同时应当是人社局、行业、企业手中的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应当建立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特别要把行业、企业、社区和学习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纳入这个体系,明确他们的责任权利,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我们要进一步支持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逐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完善治理结构、内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要切实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郭为禄:上海的职业教育乃至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展示的是全球愿景。上海中职教育国际化论坛的主题是“开放·融合·引领”。开放到引领,还有一个愿景就是要展示中国的“名片”。中国职业教育的“名片效应”应体现在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全球愿景和中国品牌上。未来的职业教育要有大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全球视野,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学习,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把全球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引进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提供服务。

     

        周齐佩:教师国际化培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帮助广大教师拓展了国际视野,有更多的教师能够以全球化视野来思考、谋划、研究与实践,上海职校广大教师立足上海,放眼世界,国际视野更宽,格局更大。

     

        针对目的国的遴选、学习侧重点、学习对象遴选与培养、学员跟踪、成果转化,对接上海所需与合作方所长,合作双方顶层设计、系统规划。

     

        在内容设计上,突出各个国家的特色。如,赴德国培训突出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制度设计及实践;赴芬兰培训突出的是芬兰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创业教育等;赴澳大利亚培训突出的是澳大利亚的TAFE体制、技能包开发、质量监控、课堂教学等;赴英国培训突出IMI三级证书。

     

        在对象遴选上,兼顾不同层面和角度。既有主管市、区职教工作的管理人员,也有学校管理干部,一线教师,不同的对象有不同侧重的学习实践内容。

     

        在培训形式上,多元多样突出实效。做到六个对接,具体就是,技能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培训考核与认证相结合、教育教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等。

     

        教师教育工作是上海结合实际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在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大幅度地提升了本市教师教育工作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课程开发等,促使教师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1年至今,参加国际化培训的教师总数700余位,占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总数的近7%,基本覆盖本市所有中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

     

        徐卫东:近年来,上海市教委进行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精品课程打造、“双证融通”改革、中职示范校建设等,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去德国学习培训,我最大的感受是:除了专业技能方面明显提升之外,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有了更新。在近距离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后,我对于“双元制”的本土化有了更深认识,于是,我边研究边实施,着力将专业认知、短期跟岗实训、生产性实训和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板块,有机融入学生4年的专业学习之中。我对原先的学科体系进行重建重构,开发了“五员六步教学法”,这一教改成果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想,正是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让我拓宽了视野,取得了改革成果。

     

        张岚:中国已提出了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意向,上海为承办城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大赛,来向全世界展示上海乃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罗良荣获车身修理项目银牌,也是唯一获奖的中职生。罗良的参赛画面还被国外裁判全程录制下来,作为经典教材,这也展现了上海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和不俗实力。

     

        杨进:12月10日,我们见证了上海职业学校与发达国家企业和教育机构进行签约,看到了各个学校国际合作的成果展示,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方面,上海确实做得很好。除了国际化中的引进来,同时,上海职业教育已经开始尝试走出去,下一步上海要深化推进这项工作。职业教育要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本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文化传播有孔子学院、技术传播有职业学院国外分校的局面。

     

        李进:职业教育已经纳入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凸显其重要地位。我谈几点体会:

     

        首先,国际化有几个要素,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涵,如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的设备等等。师资队伍、文化环境也是要素之一。现在我们讲的国际化,并不是“零起点”的国际化,而是在上海这个城市里的国际化。我认为,国际化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国际化的关键要素是师资。我们要向课程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

     

        其次,检验国际化办学是不是成功,就要检验学校培养的人才,检验你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国际企业的核心岗位上,是否人才济济?外语应用水平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如何?态度和团队精神如何?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如何?我们要通过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把学生的弱项补强,这是我们最根本的落脚点。

     

        唐盛昌:对于国际化办学到底做得怎么样,大致有几个可以判断的视角:第一个是国际交流,第二个是国际合作,第三个是国际水准,第四个是国际评价,最后一个是国际影响。从这5个角度来判断,上海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度。

     

        对于职业教育,我认为它应该回归到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应有的地位。突破口在哪里?我认为是“两个化”。一个是国际化,还有一个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而国际化是为现代化服务的。我希望通过国际化和现代化,让职业教育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