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部署,提出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如何用改革的办法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解析。
结构:调好调优调顺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不断聚集,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这迫切需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增强农业自身发展活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现在我国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同时,要在源头上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结构调整不是一味做“减法”,而是宜减则减,宜加则加。“要逐步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总体判断是,稳定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生产,调减玉米,加大优质食用大豆、杂粮等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推进区域结构协调的空间轴谋划,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转移和集聚。
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8.2%,农业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1.8%,其中主要是民间投资,主要投向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在新技术渗透方面,工厂化高科技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特色产品等实现网络零售额1500亿元。”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目前,山东特色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到10万多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600亿元,同比均增长40%以上。
“融合发展的要义,最根本的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要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为农民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增值收益建立有效渠道。”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指出。
改革:激活农村市场要素
2016年,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已经有7.5亿亩土地完成确权颁证,接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0%,并计划在2018年全部完成。专家指出,“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价格既是关系农民收益的主要环节,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在棉花、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基础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浮出水面。一年来,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有效调减,玉米收购价格整体维持在合理水平。这表明,我国正在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农情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之路。
“通过改革,既要让价格回归市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又要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益,最终达到激活市场要素和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目标。”李国祥说。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