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进行的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中,上海某知名中学男生引体向上测试及格率不及三分之一,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能做10个以上引体向上的学生更是罕见。更让人遗憾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的极不在意。
现在,营养不良早已不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不佳的原因。但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相反却给不少人带来了肥胖症等“富贵病”。更重要的是,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运动群体性漠视,随着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体育锻炼的比重相应减小。在长跑测试中,高三学生跑不过高二学生,高二学生跑不过高一学生的现象,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提供了注脚。
当然,我们不能全怪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更多时候,是时间、条件不允许。面对应试压力,仅有的几节体育课往往被文化课挤占。在现有人才选拔评价方式下,体育成绩的好坏、身体素质的强弱在招生选拔中被彻底边缘化,体育课自然要让位于文化课。在不少家长、老师看来,这当然都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部曾发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提出了多项禁令,其中就包括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课程课时。日前,青海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对削减、挤占体育、艺术课时的校长,将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从另一个角度看,保障体育课的政策越多,也就越凸显出体育课在现实中的弱势地位。如果不能改变体育课的尴尬状况,就算对校长提出再严厉的要求,让校长承担再多责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体质。
逆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要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让青少年热爱体育锻炼,摒弃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减轻应试升学压力,提高体育能力在人才评价选拔中的重要性,逐步改变体育锻炼不受重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