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江西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通讯员 高学斌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9日 09版)

        本报南昌12月18日电(记者胡晓军 通讯员高学斌)江西首部“非遗”发展报告《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18日在江西师范大学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8名,“非遗”资源居全国前列。

        《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由江西师大文化研究院组织研究机构、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深入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特色、挑战及趋势等。报告指出,近年来,江西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建立了清晰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及非遗交流日益广泛;非遗传承人主体地位逐步明晰,代表性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逐步确立;非遗保护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双效”日益明显,在阶段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专业性人才队伍极度缺乏、抢救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非遗保护利用创新力低下等等亟须破解的突出问题。

        报告建议,江西各级文化部门应进一步直面“后申遗”时代,开启非遗保护的全民参与模式;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非遗保护协同发展路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江西非遗的海内外传播;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借力江西旅游产业,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创意开发;通过融资、免税等形式,积极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