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谁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就在网上个别人还在拿这句话“黑”东北的时候,严谨细致的德国人已经用行动对这句话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继2015年初华晨宝马在沈阳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今年11月14日,华晨宝马又在沈阳举行了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华晨宝马对沈阳的青睐,一是源于企业落户沈阳13年来的优秀业绩;二是源于沈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出的“磁石效应”。
辽宁是我国著名老工业基地,进入计划经济早、退出晚,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官本位”痕迹重。契约精神缺失、法治观念淡薄、干预经济过多、服务意识不强,软环境屡遭社会诟病,这些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伤”。
整治软环境必须下硬功夫。今年年初,辽宁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年“第一题”,就是站在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大局的高度,研究如何改善辽宁的投资软环境。2月17日至2月29日,辽宁省政府连续召开7场新闻发布会,“焦距”始终对准软环境。4月,辽宁省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7月至12月,全省持续开展7批次软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共梳理出群众和企业反映的5大方面、92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治。12月8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公布,以省级地方法规形式规范营商环境,这在东北还是第一次。
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承诺,最后拍屁股走人,曾被人们描述为个别干部的典型形象。对此,《条例》明确规定“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其依法做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许可决定、招商引资书面承诺等,不得随意改变。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确需撤回或者变更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层层检查、处处设卡、雁过拔毛,曾让企业不胜其烦、苦不堪言。对此,《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开展。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缴纳会费、活动经费及其他费用”。
软环境建设见了“硬功夫”,制度“长出了牙齿”,辽宁营商环境大为改善。忠旺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在国内3个城市同时签约建设新工厂,营口市签约最晚,但开工最快,投产最早,而且通过当地政府努力,一年时间就节省电费成本6亿元。锦州市曾因一项民生工程历时8个月,加盖133枚公章仍未完成审批而广受批评。面对批评,全市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审批效率。总投资15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落户该市松山新区后,原计划用时165天,结果仅用65天就完成了各类审批手续。
经过持之以恒的软环境建设,辽宁经济在历经2年多的持续低迷后,终于呈现出筑底、企稳、向好的态势。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乔军告诉记者,今年前10个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900亿元,增长1.6%。
(本报记者 毕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