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综艺节目应传递公益温暖

    作者:关仁轩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7日 09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手机、个人电脑成为联络亲朋好友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当远隔千里的好友都可通过视频面对面聊天时,身边人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在全世界好像都触手可及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开始罹患上一种叫“孤独”的社会病。

        在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的笔下,孤独是“一切不幸的叠加”;对于少数自省者而言,它又是远离纷扰的避世净土。但在心理学的视角下,真正的孤独——高度的社会隔离多半带来负面影响。当孤独成为常见社会问题,如何主动作为、温暖人心,这是媒体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有902万人,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左右。同时,他们遭遇烦躁、孤独、闷闷不乐等负面情绪的概率也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是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丢下孩子,背井离乡,为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孩子比城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承受着更多孤独,因此理应受到社会更多关爱。

        近日在湖南卫视开播的《头号惊喜》,就把目光对准了农村留守儿童及相关社会孤独群体。节目播出之前,由节目嘉宾组成的“惊喜别动队”就展开公益行动,去农村小学为孩子们表演木偶剧,陪他们做游戏、吹泡泡,给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除此之外,节目组还将孩子们久没见面的父母送到孩子身边,孩子天真的笑脸和父母愧疚的泪水,让每一位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为之动容。

        节目组带去的“惊喜”可谓切实抓住了公益行动的“痛点”,其中不仅包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还有对都市夜归人的关注。所谓“夜归人”,并不是一个经常得以见诸媒体的特殊群体,却是这个时代最为庞大的“孤独者联盟”。在大众调侃的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惊喜别动队”深夜现身上海某餐馆,与加班后独自吃饭的路人交流单身心得,为都市夜归人送上特别的惊喜。

        经常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下的嘉宾对节目的公益主题也深有体会。许多明星嘉宾不仅在节目中分享幸福、传递公益正能量;节目外,他们还会普及相关知识,提供专业帮助,呼吁提倡“关爱孤独者”的心理健康公益行动。有研究表明,关爱能形成一种真诚交流的新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逐步脱离孤独的困境。同时,关爱可以改善人对生活的认知,使人更加积极地对待生活。

        为此节目组身体力行,通过明星的强号召力,以及电视和网络媒介的高传播度,向社会宣扬善意与施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做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综艺节目,就要在节目的创制过程中植入公益的元素和理念,也需要真正落地,让更多的观众加入到公益事业当中。事实证明,这一号召不但为公益事业贡献了不少力量,也促使人们更加关爱身边的亲人朋友,推动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现代社会的和谐。

        除关爱孤独人群外,节目传递的“心理建设”教育同样意义深远。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有关自我保护的教育更侧重技术层面,譬如怎么预防“坏人”、应对天灾等,但如何沉着应对、行事变通、互助互爱这些基本的“心理建设”却与日常生活更加密切相关。自第一期节目开始,关于灾难逃生的安全“小贴士”及面对险境时深入内心的应对策略已经吸引包括中国消防、北京消防、湖南消防、大连公安、长沙警事等六十多家官方账号的关注和转发,更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成为“今冬最暖教材”。

        对当下琳琅满目的综艺节目而言,力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娱乐中融入公益理念,已愈来愈成为行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头号惊喜》颠覆了传统公益慈善的思维,将公益形式多样化,把公益焦点对准隐性需求人群,完美诠释了新的“软公益”理念:公益并不局限于救助和捐献,也在于构建人们的心灵健康。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档节目正好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性的样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