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它是在传统竹编技艺和继承祖传编织技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竹编工艺。
赤水竹编必须选用海拔800米以上深山中生长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慈竹,经过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等20多道工序。一厘米宽的竹片,会被分成20根小丝,变成晶莹透明、细如发丝的精细竹丝。经过竹编工艺师的巧手精心编织,这些竹丝就变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刘新武摄/光明图片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视界】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它是在传统竹编技艺和继承祖传编织技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竹编工艺。
赤水竹编必须选用海拔800米以上深山中生长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慈竹,经过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等20多道工序。一厘米宽的竹片,会被分成20根小丝,变成晶莹透明、细如发丝的精细竹丝。经过竹编工艺师的巧手精心编织,这些竹丝就变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刘新武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