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思政课也能如此火爆

    ——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01版)

        【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了1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没想到,一场教学模式的革新,竟让自己成了“网红”,还一不小心“红”到了国外。

     

        自2015年9月份,冯务中开授的国内首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登陆由哈佛大学与MIT合办的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以来,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选课,还有国外粉丝主动要求将其免费升级成“更纯正”的英文版。

     

        这背后,是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之举。“学生前8周在线上学习慕课,后8周则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授,同时辅以线下小班讨论。”清华马院副院长王雯姝介绍,目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4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的选课人数累计突破17万人次。

     

    线上学习,让思政课随时随地

     

        “妖魔化的马克思主义?神化的马克思主义?你了解多少?本课程为你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信仰,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体系!”不需要抢课,只要点开“学堂在线”,你就能听到一堂时下最受清华学子追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课程。

     

        传统的思政课堂上,老师往往要在45分钟或90分钟时间内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内容。而在这里,一个章节的内容被分解为符合学习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

     

        “慕课使学生可以自由调配上课时间,学习更便捷——无论在线学习、使用手机客户端还是离线观看下载视频,随时随地,总有一款适合你。”该课程主讲人、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说,这也把老师们从重复讲解中解放了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线下的延伸讨论环节。

     

    线下讨论,让理想信念深植于心

     

        看起来这像是一场辩论赛。教室里,围绕“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的主题,30多个学生轮番论证、争辩不断。只有在讨论陷入胶着时,任课老师张瑜和助教才会适时点拨几句。

     

        这是清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小班讨论的现场,也是清华学子眼中比慕课“更有魅力”的教学环节。“原来都是大班上课,只能点几个同学交流,没法让大家充分自由表达。”张瑜说,现在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发言,经常下课铃响了都不舍得走。

     

        “慕课可以提高上课效率,也具有内容均衡、概念明确、逻辑清晰的优势,但这只是‘点对面’地普及知识点,至关重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点对点’,还要靠线下。”王雯姝强调,清华对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基于传统课堂和慕课两个平台的:“传统课堂是‘根’,互联网是一种有力支撑。同学们在完成线上学习的同时,还要选修时长为8周的线下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1+1>2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唤醒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

     

        “如果不是这次毛概课作业,我不会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原来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这么紧。”一份“我的家族史”的调研作业,让清华材料学院学生袁之泉从家族视角观察到了陕西关中近百年来的土地变革,还亲手做了一份家谱:“回去听爷爷、大伯讲,才知道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一系列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扬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更激发出老师们前所未有的教学力。”王雯姝说。

     

        而在开设慕课的2015年,光是慕课讲稿,冯务中就写了28.9万字。如今,他正盘算着将这些心血修订之后公开出版:“不能说只有论文才算成果,这些反复打磨出来的讲稿就是我近年最大的成果。”

     

        短评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正在遭遇挑战。一边,是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出勤率和抬头率让每个教师挠头;一边,是青年学子对深入交流研讨的渴望,“大班额”“满堂灌”只能搬运知识,却不能真正释疑解惑。

     

        难题,怎么破?

     

        以一场基于思政课堂和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清华大学实现了思政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在这里,线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私人定制,更符合时代特点;线下学习更深入透彻,满足学生需求。如此改变,不仅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遵循,更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