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资产“登记上网”有了职业经理人

    ——苏州市吴中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改革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4日 08版)

        周一早上,吴中区甪直镇莆田村村支书顾福男,打开了电脑里的村级资产信息平台。全村所有的土地、楼宇等集体资产信息尽收眼底,这为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撑。

        “每个地方都标注了基本信息,还有照片,能很直观地看出来。”顾福男指着电脑说,基本信息的了解已经可以足不出户,“标注蓝色的,表示这个厂房已经租出去了,还能显示承租人、经营范围、租期等基本信息。标注红色的,表示这里还有待开发的资源。”

        2015年5月,经中央深改组、国务院同意,全国29个县(市、区)成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单位,吴中区成为试点之一。“要想进行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改革,首要任务就要进行清产核资,对有多少资产有明确的界定。”吴中区委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胡伟介绍,吴中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测绘机构,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测绘成电子资料,将集体资产信息化、图像化,全部纳入区级资产信息监督交易平台。

        经清产核资统计,吴中区集体资产达495亿元,净资产179亿元。按照“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继承、社内流转、拓展权能、长久不变”的基本原则,吴中区统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办法,采用多种配股方式共存的模式,对大多数村(社区)实施股权固化管理。截至10月底,从村(社区)数量看,全区股权固化改革任务已完成75%。

        “从经营上来说,吴中区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年底前将全部接入苏州产权交易系统。”吴中区委农村办公室合作科科长沈建刚介绍,“以前农村有厂房要出租,可能会出现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随意处置。现在全部接入系统,必须在网上公开竞价,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为了释放发展活力,吴中区开始探索“政经分开”。各股份制合作社卸掉社区事务的担子,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让职业经理人经营农村的集体资产。“各股份合作社配备1名总经理、1名财务和若干管理人员,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管理、协调合作社的日常事务。”胡伟介绍。

        针对部分村庄“势单力薄”的现实情况,吴中区甪直镇率先探索建立镇级集团公司。镇里17个合作社联合镇上的集体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共同出资、入股,以集团出面经营,实现抱团发展。

        “集团经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模具产业园,总投资达5亿元。这样的规模,一个村子很难有能力完成。”吴中区甪直镇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唐双荣介绍,目前全区所有的14个乡镇均建立了集团公司抱团发展股份经济。

        股份合作改革,不仅让吴中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了股权,而且实现了集体资产“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股份经济实力、分红能力也不断增强。2015年,吴中区股份合作社拥有资产102.1亿元,净资产64亿元。

        改革还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推动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物业股份合作社、民房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农产品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全区农民合作社达414家,有效盘活了依附在农民身上的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闲置农房、闲置劳动力、闲散资金等生产生活要素,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